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756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B“斟”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Z”,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斗”。“义”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是撇,“为” 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也是撇,而“及”的笔画顺序第一笔是撇。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请人原谅说包涵,求给方便说借光。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干涩贮蓄陈词滥调 稀稀疏疏B端庄急躁喜出旺外 谦敬错位C澄青宛转领袖 抖擞精神D斧正高寿相委而去 翻来复去3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能自作主张把这本书送给别人。B学生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应该常常请教老师。 C这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诺贝尔(nu)颁发(bn)逝世(sh)卓有成效(zhu)B渗透(cn)授奖(shu)巨款(kun)即日(j)C瑞典(ru)挪威(nu)疗法(lio)仪式(y)D遗嘱(zh)拨款(b)贡献(gng)荷兰(h)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刚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5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请分析开头第段文字的作用。7 .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8 . 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首先提出分论点:_,然后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的结论。9 .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0 . 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A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B“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C“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D“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11 . 下面对选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B第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C第段是过渡段,由揭露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发展着“自欺力”的一小撮中国人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人民。D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段“然而,在这笼罩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12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第自然段是先摆出对方错误论点再摆出对方论据。C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D第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书疗张丽钧忧时喜时,都愿意去亲近书。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重温。那感觉,像是在重访故人,更是在重访自己。当忧伤劫持了我,早就学会了“书疗” 。抛掉沉重的专业书籍,不要带任何功利色彩,宠着自己的阅读口味,读自己“最有感觉”的书。多少次,我从自家的书架上拣出雨果的那部悲惨世界。我要会晤 16岁那年结识的小珂赛特。我要看一看,穿着破旧衣服的珂赛特,还走在去森林里提水的夜路上吗?路过笼在蜡烛光里的玩具店的时候,她又偷眼看那穿着紫红衣服的洋娃娃了没有?当这个 8 岁的女孩提着沉重的水桶走在可怕的夜路上的时候,那只大手有没有悄悄伸过来,使她陡然感到水桶变轻了许多;那只大手,在拿走了珂赛特水桶重量的同时,也拿走了我的忧伤。清晰地记得,我在这页书上哭过;如今,我又重拾了那哭。感谢雨果,感谢他再一次抚慰了我。200多年了,悲悯的雨果,一直用他的作品降着悲悯的甘霖,给尘世间焦渴的人们带来福祉。很久以前,读海子的诗。看他写:“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手头没有别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我懵了。在我的心里,伟大的作家总是要“救人”的,可是,海子却说,这位作家是在“揍人”。某一些时日,正春风得意,驱遣着自己随梭罗再一次走近他那片静谧澄澈的湖水。当听他说“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时,我突然就想起了海子的诗,果真就是被木棒“狠狠揍了”的感觉啊!不幸被梭罗言中,我不就是热烈地向往着“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的一个至俗的人吗?最初阅读的时候,这个精妙的句子怎么会被我粗疏的心轻易忽略了呢?而今天,这个句子举着一根多情的“棒木”,宿命般地揍了我。而这样的挨揍,又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记述啊!难怪海子说“像春天揍了我”,这样的训诫,凛冽中裹着暖意,让你在一个寒战之后不期然看见了枝上鼓胀的花蕾,你清醒极了,充盈极了。一个傲然独坐在南瓜上的剪影,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除了膜拜,你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从台湾来的毛老师认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些在世博会上排队等待的人们不带着一本书呢?”我被问得张口结舌,却记得在去看世博的时候,往包里塞了一本书。我替那些忘了带书的人羞惭。那些在长队里百无聊赖地玩手机的人,舍弃了被好书抚慰一下的美好机缘。好的阅读究竟像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即使是同一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吧。最近看一个评论家的“酷论”说,好的阅读就是引燃的炸药,它会在你心里炸出一个大坑,并在你身上留下终生难愈的无数细密难言的伤口。检点自己的心与身,发现它们幸运地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大坑”与“伤口” 。我想,生命若想与“浅薄”决裂,大概离不开这样的“大坑”与“伤口”吧?好的书,会以撕裂你的方式,拯救你。书可疗伤,书可疗俗,书可御寒,书可却暑。海子走时,带了 4 本书,他肯定是打算到那边去精读的吧?真想知道,那根棒木,可又幸福地揍了他?13 . 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而鲜明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请将这句话写出来。14 . 结合选文段说说读雨果和梭罗的书分别有怎样的疗效。15 . 解释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含义。这个句子举着一根多情的“棒木”,宿命般地揍了我。16 . 选文第段说“好的书,会以撕裂你的方式,拯救你”,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 三、句子默写17 . 按要求填写古诗文原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其一)(2)莫愁前路无知己,_?(高适别董大)(3)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范仲淹曾探究“古仁人”“_,_”的心境(填岳阳楼记中的文句),韩愈的“_,_”也表达过这样忠于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诗句)。四、课外阅读元方善对(南朝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政事)18 . 解释句中画横线的字词。(1)远近称之_(2)不知卿家君法孤_19 .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2处,)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20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21 . 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五、综合性学习22 . 你校准备举行汉语知识基本功大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作为本次大赛的主题。(2分)上联: 横平竖直书写请找出下列广告语、歇后语中的谐音字,并写出本字。(2分)广告语: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歇后语: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弹同样运用谐音,人们对广告语中谐音现象大多持反对态度,而对歇后语则表示支持。结合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2分)一位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看到了“妹力无穷”“钱途无量”两个词。她让儿子想想这两个词该怎样写,没想到儿子肯定地说:“电视、报纸的广告上都是这么写的,不会有错。”六、作文23 . 写作题目:成长路上的阳光要求;1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七、其他24 . 仿写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句词,曾唤起多少人对“风流人物”的热情与渴望。“风流”一词既可以指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可以指默默无闻从事平凡事业,难产生“轰动效应”的人;即可指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如科学家、使臣等,也可指当今社会的英雄人物。根据你对“风流”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句子,仿写两句话。千古人物自风流,留下多少绝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过无数热血青年;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多少老年人焕发青春;。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七、其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