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检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753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恳切劝勉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B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以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的气氛,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C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词夫、中国的郭沫若。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须眉”来分别代指家乡、学生、月亮、音乐和女子。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娉婷遐想汹涌澎拜秦皇汉武B漂逸怅惘 一泻万丈风流人物C忧戚呢喃原驰蜡象红装素裹D摇曳腐烂顿失涛涛一代天骄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哂笑(shn)炽痛(zh)默契(q)毛骨悚然(sng)B屡次(l)锃亮(zng)剽悍(pio)孜孜不倦(z)C媲美(p)窥视(ku)干瘪(bi)叱咤风云(ch)D绯红(fi)愤懑(mn)雾霾(mi)泸州老窖(jio)4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自己一个希望,就能活出一份精彩,命运之神青睐的是勇于进取、勇于拼搏。(在“拼搏”后面加上“的人”)B我们要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法律红线不能逾越、法律底线不能触碰的观念。(“牢固”后加“树立”)C因为中国男子国家队在比赛中败给叙利亚队,主教练里皮辞去主教练职务,并宣布对比赛失利负责。(把“败给”改为“大败”。)D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否会被取代引起人们激烈的热议。(把“激烈”去掉。)二、现代文阅读麦与镰的季节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 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 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 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5 .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扬花的麦子成熟的麦子收割麦子赞美麦子饱满努力生长6 . 文中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7 . 第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月光满地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妻问我何去,我无法对她说。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飘浮迷漫。霓虹灯在辨认着各色人脸,彩色探照灯,把商业大楼照得通体辉煌。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去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他们的诗句让我迷醉、颤抖。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在村边此起彼伏。它们在疯长着,使这些月光更亮,更有力。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涧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土地;它照在村舍上,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都有着深深的失落。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够长出更为繁茂的月光。只是现代人已没有这种心境,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选自大地无语,有删改)8 . 作者深情地描写“我童年的月光”,有何用意? 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10 .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11 . 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人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角落。12 .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知也(通“智”,智慧)B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为什么)D则不复也(复习)13 . 比较下列四句,与示例所示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敏而好学A曲肱而枕之B切问而近思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14 . 判断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谓之“文”也B举一隅不以/三隅反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诲女/知之乎15 . 翻译下列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四、情景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表达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之情。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用“_,_。”表达对自己弟弟的深沉的思念之情。(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李白行路难中“_,_。”鼓励别人只要不怕困难披荆斩棘 ,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3)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和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_,_。”的良好心态。(范仲淹岳阳楼记)(4)当一场冬雪过后,你欣赏着雪后美景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诗句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后来就成了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西楼:指谢亭。17 . “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送别情景也密切相关,相应了上句中的“_”,也开启了下句中的“_”。18 . 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各题。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 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其为荆州刺史含引应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依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焉。(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世儒:指王彬。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愍(mn)恻:怜悯恻隐。意表行事:意料之外1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荆州守文与儿女讲论文义B舒果沉含父子于江于我如浮云C深以为恨焉必有我师焉D含引应下车引之20 . 用“ / ”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画三处)王含欲投王舒其为荆州刺史含引应语应曰21 . 翻译下面的句子。(1)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2)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3)竟不得来,深以为恨焉七、名著阅读22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甲)“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以上选文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甲文选自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作者的内心意愿发生了_的变化。(2)乙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八、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实践。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1)仿照例句,再仿写一句关于“友情”的句子。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2)“讲哥儿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肝胆相照的友谊,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九、作文24 . 人们常用眼泪和微笑来表达情感。它们也许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外在表现,也可能是他人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请以“_的眼泪”或“_的微笑”为题,完成作文。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然后完成作文。文体规范。不得套作。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课内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课外阅读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