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0066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二、基础知识综合北京101中学初一年级把大语文观念融入学生的课堂内外,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请完成下列各题。2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小题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解决散步时的分q( )中,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古人用他们的诗文雅兴,在大雪缤纷中让人喜出望外;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用大自然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 粗犷gung骨髓su决别分岐B. 粗犷kung骨髓su诀别分歧C. 粗犷kung骨髓su决别分岐D. 粗犷gung骨髓su诀别分歧(2)上文中的加点字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_)A.“万”的第二笔是横折钩 “母”的第三笔是横 B.“万”的第二笔是撇 “母”的第三笔是横 C.“万”的第二笔是横折钩 “母”的第三笔是点D.“万”的第二笔是撇 “母”的第三笔是点(3)上文方框中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_)A. 、,; B. 、,。C. ,;。 D. ,;(4)下列朗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A.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此句宜读得轻柔舒缓,表现出一种神秘好奇的心理,以突出四季的美好。B. 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此句宜读得缓慢低沉,以突出夏雨的气势磅礴。C. 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此句宜读得略微激昂,表现出济南冬天生机盎然的情状。D. 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用大自然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此句宜读得热情饱满,以突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3 . 为庆祝祖国70年华诞,同学们各自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完成后面小题。(甲)中华民族要富起来,要站起来,要强起来,要建成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奋斗历程及其光辉前景。这70年,是一个扭转乾坤的历史阶段,(乙)是一段为建成“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砥砺奋进。(丙)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悠久传统,在全新历史条件下得到不断增强。中国人民要建设的“大强国”,应是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重真情、尚大义”、(丁)使人可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阅读上面的文字,对划线句表达不妥之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_)A. 甲句“富起来”与“站起来”对调位置。B. 乙句末尾加上“的辉煌历程”。C. 丙句把“增强”改为“提升”。 D. 丁句把“可爱”改为“可亲”。(2)国庆佳节,同学自创一幅对联,请为他补全对联,最佳的一项是(_)上联:祖国山水秀下联:中华人杰地。A. 川灵B. 川广C. 清广D. 清灵4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诗圣”。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B世说新语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该书。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如“惠存”“惠赠”;“令”用于尊称对方,如“令尊”“令爱”。5 . 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三、现代文阅读(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部分数据如下。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年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2016年55.3%66.1%7.8%10.6%2017年59.7%71.0%14.3%12.8%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2016年20.213.26.657.274.413.95.52017年20.412.06.960.780.412.68.1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书香安徽)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全民阅读知识电视大奖赛”,“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奖赛”,“书香家庭、亲子悦读”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又如约而至。4月16日,记者从省新闻出版局广电局获悉,第五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将于18日在滁州全椒县举行,按照长年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要求,全年活动不间断,每月活动有亮点,通过5个系列25项重点活动,把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引向深入。(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1)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整体来看,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6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在提升。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C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D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7 . 请任意选择“各抒己见”一栏中两位的观点予以概括。 8 . 请在“各抒己见”一栏第一段的(1)处仿照上文句式为本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9 . 数字化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吗?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下题。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B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C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选自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材料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基出叶丛生,羽状深裂或全裂,叶被毛茸。春天开花,总状花序,花小,白色,短角果,内含多数种子。性喜温和,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有人工裁培。人工栽培主要有板叶葬菜和数叶荠菜等类型。嫩株作蔬菜;带花、果的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还可治肾炎、乳糜尿等疾病。全草含荠菜酸、生物咸、氨基酸、黄酮等成分。(选自辞海)材料三: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房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荠菜焯过,切碎,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持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蔬菜所缺少的清香。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有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亦作“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小馄饨”,没有“大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选自汪曾棋故乡的野菜)11 .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荠菜的主要特点。(答出四点即可,每点不超过5个字)12 . 试将材料一和材料三作比较阅读,然后分别指出作者写“荠菜”所采用的手法,以及借“荠菜”所表达的情感。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不治将益深 臣是以无请也14 . 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_(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面山而居”和“居十日”中的“居”意思相同,“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有疾/在腠里”两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两则故事对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D甲文都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6 . 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甲文告诉我们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的道理,乙文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 。(3分)五、句子默写17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_,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落红不是无情物, _。(己亥杂诗) 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塞下秋来风景异, _。(渔家傲.秋思) 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可奈何花落去, _。(晏殊浣溪沙)(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六、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8 . 下列关于朗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体现节奏美,一、二句朗读停顿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B“僵卧孤村”,失意之愁,家国之忧,在诗人心中蔓延,此处要读得沉痛、低缓。C诗人“不自哀”,不以个人处境为怀,但以同一国家为念,此处语调应该要扬起。D“戍轮台”的“戍”字应重读,用来强调诗人渴望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19 . 请赏析“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的表达效果。七、名著阅读20 . 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请结合相关情节,回答下面问题。(1)简述祥子前两次买车失败的原因。(2)这两次失败对祥子的心理变化有怎样的影响?八、作文21 . 题目一: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请以“难忘那张_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二: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感悟?请自拟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若选题目一,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字数要求:65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