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9715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朗读者节目上,主持人董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 令人钦佩。B . 小祁英俊帅气,风度翩翩,但对人对事过于苛求,经常吹毛求疵。C . 端午节到了,妈妈提醒小贞吃粽子、挂莒蒲、熏艾草;小贞却不以为然。D . 六月的澄碧湖,水波荡漾,周边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 风景宜人。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广州市民幸福感提升,是由于社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上的努力的结果。B . 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大家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在不同层面组织过几次讨论。C . 由于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课堂,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选择。D .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在健全、建立制度方面还存在问题。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 (1)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_”与“_”。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表达的意思相近。 (3)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写诗人在贾谊宅所见之景的诗句是:_,_。 (4)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被贬原因的诗句是:_,_。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不顾惜残年,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 (7)“_,_”商山早行中的这两句诗触景生情,借梦境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8)商山早行一诗中,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又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我要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dun lin_ y zh_jino_ dng shng_jn xi_ jio bn_y ch_ xng wng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七年级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_(2)列举你最喜欢的图书,写在横线上_、_、_,不少于三本图书。 (3)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_(4)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读书要有好方法,好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下自己的好的读书方法。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课内文言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略无阙处_林寒涧肃_襄陵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 .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 .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D . 文章第四段作者引用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初读赏景】作家梁衡称湖心亭看雪用42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请在横线上端正地抄写文中雪景原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再读悟情】湖心亭看雪的“文眼”是_字,理由是_。 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3)【联读知人】阅读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材料二: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为上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破 床 碎 几 折 鼎 病 琴 与 残 书 数 帙 缺 砚 方 而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或义项。那得灵隽若此(Ajun Bjn)茶淫橘虐(A过分,无节制(者) B邪恶(者)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废物,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采薇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B . 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C . 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D . 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B . 第段中划线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 . 第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D .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B . 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C . 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D . 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600字左右。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若这句话的?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别分其对“我”性格的影响。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5-4、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9-1、9-2、9-3、9-4、9-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