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I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9343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度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度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度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度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欣赏到袁枚这首冷p( )古诗苔,我的泪点被引bo( )了,打动我的是孩子们zh( )嫩的唱腔,是苔藓( )虽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但不失生活意向,将生命绽( )放的精神。汉字注音二、文言文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 . 给下列的加线字注音(1)论( )语(2)一箪( )食(3)曲肱( )而枕之(4)博学而笃( )志3 .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4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6 . 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 . 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越:经过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属于C把酒临风临:面对D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8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 . 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借为岳阳楼作记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B范仲淹受滕子京所托为岳阳楼作记,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C范仲淹为岳阳楼作此记,着重记载了重修岳阳楼的意义,盛赞巴陵胜状美景。D范仲淹对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是为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0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微斯人,吾谁与归?阅读下而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释)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3)四夷俱服(4)病虽愈12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D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自古所希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14 . 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甲文探讨的两个问题依次是什么?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 = 1 * GB3 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视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注】姓:子孙。 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牝(pn):母马。牡:公马。 骊(l):纯黑色的马。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2)才美不外见见:(_)(3)三月而反 反:(_)16 . 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可告以天下之马不敢出一言以复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耶17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2)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_1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9 .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能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三、对比阅读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20 . 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B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C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D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21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或王名急宣绝壁或千许丈B回清倒影猿鸣至清C绝巘多生怪柏绝壁或千许丈D至于夏水襄陵猿鸣至清22 .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写猿,重在写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凄美,并以此来写出人们生活的不幸,寄托作者的哀思。B乙文写猿,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勃生机,也是写出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的欣喜之情。C甲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出了三峡的壮美、秀美和凄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23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使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阅读咏雪,完成各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4 . 下列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25 .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翻译:谢安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理解:短短八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故事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等,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精练。B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他的子女一起谈论诗文。理解:谢氏家族是世代诗礼之家,谢安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有时间和子女“讲论文义”,体现了对他教育的重视。C公大笑乐翻译:谢安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理解: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26 . 把下雪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生动形象?请说明理由。27 . 中国古代有很多“少年早慧”的故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少年早慧”在谢道韫、夏侯荣、戴震身上分别有怎样的体现。(链接材料一)荣,字幼权。幼聪惠,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链接材料二)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震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注:荣:夏侯荣,三国魏将。刺: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寓目:观看,过目。大学章句:出自四书集注,是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震:即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朱文公:即朱熹,宋朝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书:指尚书。杵(ch):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2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9 .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0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31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注释)府:指国库。子贡:孔子的学生。下文的子路也是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32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B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改变)C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再)D赐失之矣(损失)33 .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B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C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D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3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35 . (甲)文托物寓意,(乙)文以事寓理,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选自汉书)(注释)伯:称霸。 由进:被进用。 安利:享受太平。 昌:人名,指周昌。酂(zn)侯:指萧何。 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癃(l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36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世世奉宗庙亡绝也37 .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38 . 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39 . (乙)文中“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0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点建议?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什么?四、课内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1 . 本文作者是_(人名),_(朝代)文学家。42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_)相与步入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_)但少闲人(_)43 . 作者因为朗月入户难以成眠,于是找到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中漫步赏月。作者描写月的句子中并无一字写“月”,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4 . 作者是著名才子,他的文采让很多人追慕,正应当宏图大展之时,作者却说自己和朋友是“闲人”两个,结合本文创作背景体会“闲人”的含义。45 . 作者夜不能寐显然与自己的处境有关,而他的定风波里“一蓑烟雨任平生”却表达了他豁达的心境,这与此时心情是否相悖?为什么?4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2)陈太丘与友期行 (3)元方入门不顾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文言文阅读1、2、3、4、三、对比阅读1、2、3、4、5、四、课内阅读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