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9342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出租车的收音机正播放着东盟民歌晚会的动听歌声和舞蹈,让我们感受到民歌的魅力。B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南宁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C教师节那一天,2018届毕业生许多都相约着回校探望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之情。D清华大学为全校教师提供课程作业的查重服务,同学间难以出现不再相互抄袭的现象。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如课文苏州园林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和在太空中理家,都采用了这种结构。B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刻画小弗郎士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进行。C散文背影是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小说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D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3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希希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召展的,笑着,走着。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在天,鱼在水,树在大地,日光普照,万物各得其所,这才是正常的世界。B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他就永远享受不到成功后的欢乐。C一大早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D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我得精益求精地看。5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间(sn)喧腾(xun)凝成(lng) 头晕目眩(xun)B训诫(ji )嫩叶(nn) 抖擞(shu) 盘虬卧龙(qi)C水藻(zo)聒噪(gu)卑微(bi) 一丝不苟(gu)D伫立(zh)迸溅(bng ) 鹤唳( l ) 忍俊不禁(jn)6 . (2016年中考贵州安顺卷)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倔(ju)强殷(yn)红隽(jun)永脍灸(zh)人口B妥帖(ti)燥(zo)动慰藉(ji)锐不可当(dng)C绚(xun)丽凋(dio)零埋(mn)怨相得益彰(zhng)D贮(ch)藏恐吓(h)称(chng)职怡笑大方(y)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回答下列小题。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7 . 请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8 .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9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开门见山点出话题,并与标题相呼应。“非家乡的炊烟莫属”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肯定的含义,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炊烟在思乡主题中的重要地位。B第段是过渡段,通过“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诗,引出下文话题,引起对儿时自家炊烟的回忆。C第段母亲的话“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突出了在物质匮乏时期一家人对饭香的期待。D文中作者多次引用诗词中炊烟的描写,将普通的乡村景象上升到文学意向的高度,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E文章采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笔触平实而富有文采,感情真挚,读来温情满怀。10 . 本文借写故乡的炊烟,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总成一梦(台湾)蒋勋(1)1990年,绕道香港转机,我第一次飞到了西湖。那天是除夕下午,天空密布着低低的云层,同行的H说:大概要下雪。(2)我忽然想起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湖心亭看雪一段:“雾淞沆旸,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我会看到三百年前张岱看到过的那一天的“白”吗?(4)下了飞机,直接到西湖。投宿的酒店在孤山旁,地势较高。房间在西楼的七楼,是顶楼了。进了房间,打开窗户,一片轻雾细雪,迷离涌动流荡。(5)湖水很远,时隐时现。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6)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7)“这是台北故宫夏珪的那一卷溪山清远图啊!”我心里慨叹着。是纸上大片空白里一缕淡如烟丝的墨痕,淡到不可见,淡到不是视觉,淡到像是不确定是否存在过的回忆。(8)没想到,南宋人画卷里的心事,在这里看到了“真迹”。(9)为什么是那一年除夕傍晚到了西湖?(10)为什么是在读了许多西湖的文学、看了许多西湖的画之后,才来到了西湖?(11)张岱写西湖梦寻的时候,明朝结束了,张岱披发入山,他已经失去了西湖。(12)陶庵梦忆里他举一例:有一仆役为主人担酒,一失足,摔碎了酒瓮,不知道怎么办,就咬自己手臂一口,心里想:这是梦吧?(1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总成一梦。”张岱的句子我是在青年时读的,过了20年,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用肉体上的痛,告诉自己,这是真的。(14)约好五点出发游湖,走出饭店,到了湖边,一艘船也没有。想起这是除夕,船家也多回家过年了吧?(15)湖上一片空蒙,天空微微细雪,风里有腊梅清新沁鼻的香气。(16)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17)一个妇人的声音,在蒙蒙寒风细雪间询问: “叫船吗?”(18)那舟上妇人的声音如此熟悉,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19)那是曾几何时渡过我的一条船吗?我咬一咬手臂。(20)“不回去过年吗?”上船坐定,妇人撑篙,一篙到底,船身慢慢离岸驶去。(21)“带完你们,就回家吃年夜饭。”妇人声音柔软,在风中如轻轻盈盈细雪纷飞消散。(22)“贵姓?”H 问船家。(23)“姓付,付钱的付。”(24)没有听过这姓氏,想或许是“符”的简写,决定不再多问。(25)湖上没有船,空空荡荡的西湖,空空荡荡分不清界线的云、雾、水、雪,像面对一张还没有着墨的纸,一张空白的纸,素净空白,像最初的洪荒。天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然而宇宙要从那空白里诞生了。(26)我好像听到一声凄怆撕裂的婴啼,从洪荒之初的寂静中爆炸,像是大喜悦,又像是大悲伤。像是繁华,又像是幻灭。(27)空白里的大爆炸,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28)细雪散了,云散了,雾散了,会有山峦起伏,会有流水潺湲,会有桃红柳绿,会有鸟啼花放。(29)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选自笨拙的力量,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改)11 . 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全文有两条线索,请梳理并概括出来。12 . 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1)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2)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13 . 文章第(13)段写“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要咬自己手臂一口”,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14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3)段,作者由天欲雪联想到张岱笔下的雪中西湖,联想自然。一个“白”字,确定了本文要表现的雪天西湖的特点。B第7段由眼前西湖的景色,联想台北“故宫”里的画,既突出了眼前景,又让人联想到两岸分离的状态,笔端带出家国情怀。C全文写了陶庵梦忆里的西湖、近看西湖、远看西湖三个部分,文思收放自如。D文章最后段,“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以一个问句结尾,抒发了对重游西湖的期待之情。15 . 在中华民族的诗篇中,乡愁内涵丰富,常写常新,感人至深。结合本文内容与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触发作者乡愁的是什么?蒋勋为西安人,早年随父母(原为江南人)客居孤岛,是深受中国古典主义诗学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台湾当代诗人。大学四年蒋勋曾停止写诗,直至到法国研究西洋美术史时,才又因为无法排遣的乡愁而动笔写诗。也因独自旅游的关系,怀乡的情绪彷佛经过酝酿而开始发酵起来,在内心翻涌澎湃,在压抑不住之下,于是买了笔记本,背出昔日熟悉不过的诗句,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而这些诗句似乎就是乡愁的病根,整整写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乡愁呕吐尽了,原本抑郁的心,才舒畅起来。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6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曰八分有奇奇:零数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C其船背稍夷夷:平D尝贻余核舟一贻:遗留17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B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C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18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B珠可历历数也:珠子可以一粒一粒的数出来。C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D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19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中间分说部分按照中间一船头一船尾一船背的顺序进行介绍.C作者最为详细的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一一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D船尾部分,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四、句子默写20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春蚕到死丝方尽,_。(2)_,化作春泥更护花。(3)羌管悠悠霜满地,_,_。(4)黑云压城城欲摧,_。(5)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_,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6)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 _ ”。(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回答。五、名著阅读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看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管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大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秋天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A.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五猖会,读来兴味盎然。B. 鲁迅撰写了一些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为朝花夕拾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上面的语段选自同一部作品集。D. 语段中提到的长妈妈,是个纯朴善良但又具有现代思想的农村妇女。(2)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A. “天气很清朗”一句中,“天气”是名词,“清朗”是形容词。B. 文中画线的句子里,只有“我”一个代词,“什么”不是代词。C. “仿佛秋天的蟋蟀”一句中,“秋天、蟋蟀”都是名词。D. “一气背将下去”中“背”是动词,“下去”表示动作趋向,也是动词。六、作文22 . 题目:我的世界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3)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