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91694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3分)1. (1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王冕读书)【注释】已:止,罢。已而:过后。曷:何,怎么,为什么。依:投靠。恬:安然。(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_去后乃至_尊君在不_辄默记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太丘舍去 冕因去B . 元方入门不顾 窃入学舍C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冕因去D . 下车引之 父怒挞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4)【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的品质。(5)两篇文章都是刻画儿童形象的,阅读后,试就其中一篇说说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哈欠声声当你较长时间工作,疲惫不堪;或者挑灯夜读,睡意袭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以下动作: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打哈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非主观意志所能控制得了。美国马兰里大学生理学家普罗文和贝宁格研究打哈欠时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觉醒和睡意等因素的刺激时,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正因为打哈欠需要面部的肌肉运动来完成,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咬紧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呵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大约6秒钟左右,但其生理作用却是显著的。在这期间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方法是给受试者播放各种频频打哈欠的人的录像以及催眠的乐曲,观察哪些受试者容易打哈欠,哪些人无动于衷,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不打哈欠的人往往心肠硬、近乎冷酷,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相反,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情,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这种现象暗示: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打哈欠的确能传染。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智模仿”。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人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给你一幅困乏欲睡的摸样。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然后进入梦乡。这种头像因能传染哈欠,发挥催眠作用,故称之为“安眠像”。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升用脑效率,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指代意思。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确实如此 , 打哈欠的确能传染。(2)根据本文内容,给“打哈欠”下一个科学定义。(3)打哈欠对人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点回答。(4)第三段中写“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第四段中写“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感谢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忙碌了一天的史密斯夫妇送走了最后一位来鞋店里购物的顾客后由衷地感叹道。透过通明的灯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间那锁不住的激动与喜悦。是该打烊的时间了,史密斯夫人开始熟练地做着店内的清扫工作,史密斯先生则走向门口,准备去搬早晨卸下的门板。他突然在一个盛放着各式鞋子的玻璃橱前停了下来透过玻璃,他发现了一双孩子的眼睛。史密斯先生急忙走过去看个仔细:这是一个捡煤屑的穷小子,约摸八九岁光景,衣衫褴褛且很单薄,冻得通红的脚上穿着一双极不合适的大鞋子,满是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便从橱子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开,盯着这位鞋店老板,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莫名的希冀。史密斯先生俯下身来和蔼地搭讪道:“圣诞快乐,我亲爱的孩子,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吗?”男孩并不做声,眼睛又开始转向橱子里擦拭锃亮的鞋子,好半天才应道:“我在乞求上帝赐给我一双合适的鞋子,先生,您能帮我把这个愿望转告给他吗?我会感谢您的!”正在收拾东西的史密斯夫人这时也走了过来,她先是把这个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把丈夫拉到一边说:“这孩子蛮可怜的,还是答应他的要求吧?”史密斯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不,他需要的不是一双鞋子,亲爱的,请你把橱子里最好的棉袜拿来一双,然后再端来一盆温水,好吗?”史密斯夫人满脸疑惑地走开了。史密斯先生很快回到孩子身边,告诉男孩说:“恭喜你,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想法告诉了上帝,马上就会有答案了。”孩子的脸上这时开始漾起兴奋的笑窝。水端来了,史密斯先生搬了张小凳子示意孩子坐下,然后脱去男孩脚上那双布满尘垢的鞋子,他把男孩冻得发紫的双脚放进温水里,揉搓着,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真对不起,你要一双鞋子的要求,上帝没有答应你,他讲,不能给你一双鞋子,而应当给你一双袜子。”男孩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失望的眼神充满不解。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心中的上帝有所乞求,但是,他不可能给予我们现成的好事,就像在我们生命的果园里,每个人都追求果实累累,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粒种子,只有把这粒种子播进土壤里,精心去呵护,它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也就像每个人都追求宝藏,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把铁锹或一张藏宝图,要想获得真正的宝藏还需要我们亲自去挖掘。关键是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办到,自信了,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啊!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小时候也曾企求上帝赐予我一家鞋店,可上帝只给了我一套做鞋的工具,但我始终相信拿着这套工具并好好利用它,就能获得一切。20多年过去了,我做过擦鞋童、学徒、修鞋匠、皮鞋设计师现在,我不仅拥有了这条大街上最豪华的鞋店,而且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孩子,你也是一样,只要你拿着这双袜子去寻找你梦想的鞋子,义无反顾,永不放弃,那么,肯定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另外,上帝还让我特别叮嘱你:他给你的东西比任何人都丰厚,只要你不怕失败,不怕付出!”脚洗好了,男孩若有所悟地从史密斯夫妇手中接过“上帝”赐予他的袜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迈出了店门。他向前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望这家鞋店,史密斯夫妇正向他挥手:“记住上帝的话,孩子!你会成功的,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男孩一边点着头,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消失在夜的深处。一晃30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圣诞节,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妇早晨一开门,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写道:尊敬的先生和夫人: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我就是那个穷小子。信末的署名是:亚伯拉罕林肯!(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内容。(2)选文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中的史密斯先生为什么要送给孩子一双袜子呢?(4)阅读选文,你认为史密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试举例分析。(5)阅读选文之后,你一定会为选文中的故事所感动并深受启发。请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二、 作文 (共1题;共5分)4. (5分)一个小孩拿着手中的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直接吃而要剥皮呢?”“那是在告诉你,你想要的东西不能伸手就够到,而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么橘子的果肉是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那是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 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根据材料写作。【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3分)1-1、1-2、1-3、1-4、1-5、2-1、2-2、2-3、2-4、3-1、3-2、3-3、3-4、3-5、二、 作文 (共1题;共5分)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