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8754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活动总结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层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由检验科主任及指定的授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实验室按照建立的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转。检验科主任为检验科的第一责任人。1、 质量管理小组 组 长:何道荣 副组长: 组 员: 二、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全科质量体系运作的具体实施。 2、负责全科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的具体实施。 3、负责科室外部评审的具体实施。 4、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科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并负责质量保证方面的继续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 5、负责科室质量保证工作的具体实施。 6、负责科室室内质量控制的日常工作,并对质控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 7、负责科室室间质评的具体工作:包括质控品的发放、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8、负责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9、质量管理会议记录及落实情况。 10、满川负责临床检验室;胡雪燕负责生化室质量控制;张铃负责细菌组的质量控制;彭增文负责血库的质量控制。 3、 质量管理内容 1、各专业实验室根据区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并制定有关措施。对室内质控应每日有总结,有质控日记,对失控情况有纠正方法,有预防性措施,对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室内质控体系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2、各专业实验室必须参加室间质控活动,对每次质控评价应有记录。 3、计量仪器应定期校正,每年一次。 4、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负责,有使用、维护、维修记录。 5、不得使用过期、无批准文号的劣质试剂,进货统一由科室管理,自配试剂须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6、必须建立完整的操作程序,并应严格按程序执行。 7、当日发出的全部检验报告单须经严格审核后方可发出。 8、科室在完成严格的室内、室间实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对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纳入严格的管理之中。 9、急诊检验应严格按照急诊制度执行。 10、试剂厂家更换后,为确保试剂更换后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作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检查并作比对试验,并有书面记录。 4、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检验工作人员要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建立健全的临床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检验的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依照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认真做好检验标本的收集、采集和送检。 5.对有计量标准的各件仪器、器皿必须经过校正标定,合格后方准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血红蛋白仪、尿液分析仪要定期调试、校正,同时,以血、尿液质控物作对照。 6.认真开展临床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1)临床检验中,应对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及胆 红质定性等项目实行质量控制,逐渐扩大质量控制项目。 (2)对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和胆红质定性等试验,要用尿液质控物对每个专业人员进行质量考核,使每个专业人员的质量标准达到要求。 7.在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比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8.对检测操作中出现的失控“脱靶”项目,要停止报告,查找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作正确报告。 9.定期对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对质控不合格者,责令其整顿,限期改正。 5、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生化检测人员必须掌握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临床生化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生化检验各项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的收集时间、采集方法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生化检验要求。 5.对各件检测仪器、器皿如加样器、加液瓶、各种吸管、容量瓶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在标定后使用,对酸度计、分析天平等测量仪器,须经常进行功能监测并定期送计量部门测定。 6.按要求使用统一供应的商品试剂,如各种标准液和生化检测试剂,减少各项参考值的误差,以促进检验方法的统一和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7.统一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各项生化检测方法,如没有统一推荐方法的,要求选择精密度、准确度、敏感度较高的检验方法并须经方法学评价和对比试验,使之符合要求。 8.按卫生部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对每项控制项目,须测出O.C.V.和R.C.V.值,R.C.V.值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9.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10.当工作质量失控时,应立即停止该项报告,查找原因,待纠正失控后再报告。 11.定期对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各质控单位要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控不合格者,吸取经验教训,限期改正。 6、 免疫血清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免疫血清学检验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控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免疫血清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临床免疫血清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方法和送验过程,必须符合免疫血清学检验的要求。 5.实验用的诊断血清、抗原和致敏血球、胶乳试剂等生物诊断试剂,要使用商品供应制品,购进后须经阳性和阴性标本对照试验,符合质量要求后,方能应用。 6.检验试验中心须设阳性和阴性的对照盐水或稀释液的对照,以监测质量,对某些低滴度的阳性结果,必要时用中和试验证实后,方可出正式报告。 7.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时,须停止报告,及时查找原因。 8.在开展好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9.免疫血清的质控工作要定期进行总结,各质控单位的工作,要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控不合格者,应吸取经验教训,限期改正。 7、 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管理要求1.临床细菌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临床细菌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临床细菌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程 序化。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部位、容器、方法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临床细菌检验要求。 5.实验用的各种玻璃器材必须无菌,仪器及玻璃器材的性能、质量必须经常进行监测,如对培养箱、干燥箱、水浴箱、高压灭菌器、厌氧培养箱等仪器必须进行调温、恒温、高压灭菌效果等质量监测。 6.实验用的试剂、药敏纸片等必须经质量监测,并须使用统一供应的商品试剂。 7.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空间质评活动,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8.工作质量失控或可疑失控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待纠正后,再发报告。 9.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细菌检测的质量,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量严重失控者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进。 8、 骨髓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骨髓检验人员必须掌握骨髓检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骨髓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骨髓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骨髓室的室内质量控制,骨髓检验的标本采集时间、方法、部位、容器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要求。 5.实验用的各种玻璃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仪器性能、质量必须经常检查、检测,保持良好状态。 6.实验用的试剂应使用商品供应制品,购进后须经阴阳性标本对照试验,符合质量后方可应用。 7.检测中心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时,必须停止报告,及时查明原因。 8.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根据省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9.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检验质量,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量不合格者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进。 9、 质量检查内容 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定期对各科室检验质量进行检查、促改。 1、临检、急诊检验 1.1.报告单及时,有记录可查:查急诊化验登记及收发时间。 1.2.内部审核制度落实:查病历中急查生化项目、尿常规、血常规、血型检测有无双签名。 1.3.血常规质控:查质控图或当月质控记录,失控分析记录。 1.4.尿液质控:查每月尿质控品原始检测记录,失控分析记录。 1.5.交接班制度完善:查交接班记录本内容及双签名。 1.6.血常规异常复核:白细胞分类,查登记本,有否祥尽记录。 2、生化检验 2.1.质控:高低值质控,查原始资料,每月RCV应小于国家推荐的RCV,失控分析记录。 2.2.仪器使用及保养记录。 2.3.生化检验项目SOP文件。 3、免疫检验 3.1.质控:HBsAg阴、阳性对照;质控图及原始记录。 3.2.操作规范:查酶标仪打印记录和结果登记表。 3.3.免疫检验项目SOP文件。 4、微生物检验 4.1.操作规范:查检验工作单,检查原始登记。 4.2.初步报告制度:查原始登记。 4.3.微生物检验SOP文件。 5、血库工作 5.1.发血核对制度:查血液入出库登记(有无取血、发血双方签名),合血登记双签名。 5.2.储血冰箱消毒、培养规范:查原始记录。 5.3.血型鉴定及交叉合血报告规范:查原始记录。 5.4.成分输血率及输血适应症达标。 6、科室管理 6.1.检验记录规范 6.2.参加室间质评 6.3.室间质评成绩 6.4.各项管理制度完善 检验科对科内的管理、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检查。经过自查自纠,对照相关的医疗规章制度,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隐患,制定了相关的措施。简要总结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