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7718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等专业使用) 前言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临床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四 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二版。 正文第一章 绪论一 教学目的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与学。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三)熟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观念(四)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1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2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救和ICU急救三部分组成,三者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4 急诊病情的分类 5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二)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阶段(三)急诊医学的目标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四)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 综合相关性、处置简捷性。第十章 急性中毒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熟悉阿托品化及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教学要求1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2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3熟悉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及阿托品化; 4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教学内容 1概述:毒物、中毒、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定义; 2毒物的分类和毒性; 3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4中毒机制、中毒原因; 5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6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 7中毒的急诊处理原则; 8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及阿托品化表现; 9中毒预防; 10小结。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一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认识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二 教学要求1掌握淹溺的定义、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了解淹溺现状;2掌握中暑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熟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3掌握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冻伤的分度;4掌握烧烫伤的面积、分度、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5掌握电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6掌握蛇毒的分类、蛇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1淹溺的定义、分类2淹溺的临床特点、生命指征评估3淹溺的急救处理;4中暑的定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5中暑的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6中暑的临床表现7中暑的急救处理8冻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9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0烫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11烫伤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2电击伤的定义13电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14蛇毒的分类15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16毒蛇咬伤及急救处理 第十三章休 克第一节 概述一 教学目的学习休克系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学会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休克的分类(二)掌握休克的临床特点 (三)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 教学内容(一)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至衰竭的病理过程。(二)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原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 、恢复正常代谢 第二节 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一 教学目的学习按病因分类的各类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二)掌握低心源性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三)了解神经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三 教学内容(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最重要的是补充血容量(二)各种类型的休克其急救处理各有其特点 第十六章 心肺脑复苏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学会快速判断心脏骤停,能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及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二)掌握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三)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四)熟悉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五)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六)熟悉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三 教学内容(一)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二)心脏骤停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三)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四)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五)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的复苏药物;(六)脑复苏;(七)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第十七章 创伤急救一 教学目的 认识创伤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学习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创伤基本生命支持的内容,以及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创伤、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二)掌握批量伤员的分拣。(三)掌握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与救治原则。(四)熟悉创伤生基本命支持五项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五)了解创伤急救体系组成。三 教学内容(一)创伤的定义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二)创伤的院前急救:1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2创伤基本生命支持(三)特殊创伤急救:1多发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2复合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3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第十八章 急危重症监护一 教学目的 掌握急危重症监护:循环系统功能监护(AP、CVP、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胸腔内血容量(ITBV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呼吸系统监护(血气分析、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测定、肺功能监测)、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等有那些监护内容。学会合理运用各种监护应用于急危重患者。二 教学要求 (加粗、四号)(一)掌握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呼吸系统监护、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二)熟悉脑、肾、肝、胃肠、凝血功能监测(三)了解急危重症监护功能概述三 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监护的概念与急诊重症监护单元(2) 循环系统功能监护 1动脉血压(AP) 2中心静脉压(CVP) 3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 4 ITBVI与GEDV 5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 6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监护技术 7超声心动图(三)呼吸功能监护(1)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2)血气分析(3)肺功能监测(四)脑功能监护(五)肾功能监护(六)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监护:肝、胃、凝血功能(七)危重症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第十九章 灾难医学总论一 教学目的 在学好临床医学同时,系统地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和掌握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政策水平。 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发展简史、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二)掌握灾难及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三)熟悉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四)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五)熟悉灾难伦理学的重要原则。(六)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七)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八)熟悉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和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三 教学内容 1灾难及灾难医学的概念、分类和范畴 2灾难医学发展史和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 3灾难医学的教学特点 4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 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 7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 8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 9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 第二十章 灾难现场医学救援一 教学目的认识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时在现场、临时医疗等医院外环境中,针对各种灾难导致的人员伤害所实施的救援。学习现场救援,、现场分拣、分级救治和伤员转运等医学救援技术,以及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自我防护和大宗尸体的处理和身份鉴定。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灾难现场救援基本技术。(二)掌握灾难现场医学救援中伤员分拣的目的和方法。(三)掌握分级救治的原则和方法。(四)熟悉转运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转运原则。(五)了解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自我防护。(六)了解大宗尸体的处理与死者身份鉴定。三 教学内容(一)灾难现场的医疗急救 1灾难现场基本生命支持 2灾难现场高级生命支持 3内脏损伤的判断 4灾难现场创伤急救技术支持(二)伤员的现场分拣:1现场分拣的目的2现场分拣的方法(三)伤员的分级救治:1分级救治原则2分级救治组织(四)伤员的转运:1院见转运的指征和原则2院见转运的方式和方法(五)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现场防护 1野外生存技能 2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3救援现场的防护技能 4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防治(六)大宗尸体的处理及患者身份鉴定 1大宗尸体处理的原则 2尸体搜寻和存放 3尸体身份辨认和信息处理 4尸体移交和长期存放第二十一章 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一 教学目的自然灾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一系列事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危害各具特点,救治原则不同,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非常重要。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海啸、洪水、泥石流、风灾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二)掌握地震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三)掌握地震的概念。三 教学内容(一)地震危害特点 1发生突然、防御难度大 2破坏力强,伤亡惨重 3次生灾害多复杂 4地域性分布和周期性 5地震预报困难 救援原则 1确立救护指挥官 2医疗救援队分组 3救护伤员原则 4伤员分流与转运 5医护人员自我防护(二)海啸危害特点 1灾害特点:破坏力大、速度快、突发性强、次生灾害多 2伤亡救援特点:救援环境恶劣、伤员分布广、受伤人员多、伤情复杂、伤亡惨重、骨折挤压伤多、易漏诊和误诊、受灾人群心理创伤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现场救援原则 1对个体先抢后救原则 2对群体分类救治原则 3分区救治原则 4后送原则 5紧急卫生救援(三)洪水伤害特点 1淹溺 2寒冷损伤 3中暑 4爆炸及烧伤 5机械损伤 6叮咬伤 7公共卫生及相关疾病 8精神障碍 9传染病 救援原则: 1救援到达前原则:明确任务、充分物资准备、争分夺秒、保持联络通畅、协同救援、合理救援 2现场救治:做好伤员分类、提高救治整体效能、迅速安全转运伤员、掌握重点、注意安全 (四)泥石流 1危害特点:突发性强、冲击力强、季节性强、危害性大、对人类危害 2救援原则:统一指挥与独立救治、区域救治与巡回救治、地方救治与外来救治、分级救治与合理转运、安全第一、针对性、救治与防疫结合、健康宣教与心理辅导 (五) 风灾 1危害特点:台风特点、龙卷风特点、对人危害 2救援原则: 医院指挥中心准备、医院水电资源准备、物质及急诊科准备、现场医疗与卫生救援。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害的医学救援一 教学目的 人为灾害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或社会活动导致的灾难。人为灾难包括交通事故、矿难、危险化学品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等。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包括水土流失、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另外还包括特殊的人为灾难,如战争、恐怖袭击、屠杀等。如何采取科学的救援措施对人为灾难进行救援与自救非常重要。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矿难、踩踏事件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二)掌握交通事故、火灾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三 教学内容(一)交通事故 1灾害特点: 高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驾驶人、车辆和道路环境因素影响;可预防和减少的灾难 2交通创伤种类:撞击伤、碾压伤、切割伤、刺伤、跌落伤、挥鞭伤、安全带伤、安全带伤、方向盘伤、烧伤、爆炸伤 3伤情特点:致伤因数多、损伤机制复杂;伤情严重、死亡率高;诊治难度大 救援原则 1现场环境评估与自我保护 2事故类型评估和伤员分拣 3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协调(二)火灾 1灾害特点: 火焰烟气蔓延迅速、空气污染通气不畅视线不良、人物集聚杂乱拥挤、心理紧张行为错乱、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损伤机制:直接伤害、间接伤害 救援原则: 1医疗救援:脱离热源、开放气道、冷水湿敷、包扎止血固定、补液、镇痛、镇静、中毒急救2 灭火: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方法、化学抑制灭火方法3 火灾时的处置与自救(三)矿难 1危害特点 损伤机制:砸伤、挤压伤、坠落伤、切割伤、爆炸伤、溺水窒息 伤情特点:受伤者、时间特点、受伤部位、损伤类型 2救援原则(四)踩踏事件 1危害特点:成因、致伤因数、伤情特点 2救援原则:现场救援、预防 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由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 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四 考核办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理论考试占90%,平时成绩占10%。 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实验内容时数类型绪论CAI2急性中毒CAI4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CAI2休克 CAI2心肺脑复苏CAI2创伤急救CAI4急危重症监护CAI2灾难医学总论、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自然、人为灾害的医学救援CAI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