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72475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组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修课程。(二)教学目标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本课程全面介绍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成;介绍了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既有国际惯例的作法,也有我国会计实务的规范。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本课程是会计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应用学科的结合体。(三)适用专业与年级中级财务会计适用于高等院校财经会计本科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会计教学。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四)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编写的,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资料:刘永泽主编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中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陈立军、崔凤鸣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其他兄弟院校教材;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杂志等。本教学大纲由会计学院会计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组全体授课教师反复认真讨论修订,最后由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定稿。(五)课程学时、学分本门课程周学时5,5学分,总课时90课时。后续课程为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六)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分十三章:第一章为总论,是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要素;第八章负债要素;第九章所有者权益要素;第十至第十一章财务成果(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第十三章会计调整。(七)预修课程1基础会计学2经济法3税法(八)课程教学结构1课前准备:(1)阅读教学计划相关问题;(2)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及补充材料;(3)复习上一次课程讲授内容。2授课阶段:(1) 讲授基本原理与方法;(2) 讨论重点、难点问题;(3) 习题与案例解析3课后复习(1) 个人作业(2) 小组作业(九)成绩与考试笔 试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平时作业10%课堂表现10%总 分100%二、学时分配表课时分配章 次总学时90授课72讨论、案例、习题及测试18第一章 2第二章 4第三章 42第四章8第五章12第六章64第七章42期中考试第八章6第九章52第十章22第十一章6第十二章84第十三章5期末总复习2三、教学大纲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目标,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二) 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三)财务会计的目标(四)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三节 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原则二、会计要素确认的原则三、修订性会计原则第四节 财务报表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第二章 货币资金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货币资金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外币及外币业务等;了解货币资金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有关规定;同时应熟练掌握货币资金各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与总分类核算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与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等。第一节 现金一、现金的管理(一)现金的定义及特征会计上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现金之分。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可以普遍接受的流通手段。国际惯例的现金概念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我国的会计惯例是狭义的现金概念与广义的现金概念并存。现金作为货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征: (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现金的使用要遵循其使用范围的规定。我国政府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现金的使用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满足企业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都要由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情况核定一个最高的限额,这个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的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三)现金的内部控制二、现金的序时核算现金的序时核算是指根据现金的收支业务逐日逐笔地记录现金的增减及结存情况,它的方法是设置与登记现金日记账。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按人民币现金、各种外币现金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序时核算。三、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四、现金的清查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是清点库存现金。对于现金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即现金溢缺情况,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第二节 银行存款 一、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的方法是设置与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三、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这是一个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四、银行转账结算转账结算是指企业单位之间的款项收付不是动用现金,而是由银行从付款单位的存款账户划转到收款单位的存款账户的货币清算行为。(一)国内转账结算方式(二)国际结算方式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等。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第四节 外币业务一、外币业务的基本内容(一)记账本位币与与外币业务(二)汇率及其标价(三)外币业务的折算在我国,除另有规定者外,按规定,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既可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合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月1日的市场汇率作为折合率,上述两种折合率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但确定之后不得随意变更。(四)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已经收入的外币资金在使用时,已经取得的外币债权在收回时,已经发生的外币债务在清偿时,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买卖时,由于记账时间和汇率不同而发生的折合记账本位币差额。汇兑损益可分为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两种类型。二、外币业务的核算(一)外汇收付和债权、债务的核算(二)外币兑换的核算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与某种外币兑换时,外币账户金额应按企业选定的记账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记账,企业按银行某种外币卖出价或买入价买人或卖出外币实付或实得的人民币金额与外币账户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列人财务费用。 (三)汇兑损益的核算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在月末时,应将月末各外币账户结余的外币金额按期末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并以此作为各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的人民币余额与外币账户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核算。第三章 应收和预付款项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相关概念,掌握带息应收票据、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财务处理,重点掌握坏账损失备抵法的核算及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第一节 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概述在我国,应收票据一般按其面值计价,即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应按照票据的票面价值入账。但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应于期末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二、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价(一)不带息应收票据 不带息票据的到期价值等于应收票据的面值。(二)带息应收票据 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按规定计提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同时,冲减“财务费用”。三、应收票据的贴现 第二节 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标准密切相关。(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三、坏账及其确认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二)坏账损失的核算1直接转销法2备抵法第三节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预付账款 (一)预付账款的内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特点 预付账款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在了解存货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存货取得与发出的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重点掌握和熟练运用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熟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存货清查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 存货及其分类一、存货的性质与确认(一)存货的性质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一个资产项目是否属于存货,主要取决于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用途或所起的作用,而不是物质实体。(二)存货的确认企业在确认某项资产是否作为存货时,首先要视其是否符合存货的概念,在此前提下,应当同时满足存货确认的条件。二、存货的分类存货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为满足存货管理与核算的需要,应当对存货进行适当的分类。(一)存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二)存货按存放地点的分类存货按存放地点,可以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在制存货和发出存货。(三)存货按取得方式的分类存货按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接受抵债取得的存货、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价存货的初始计价,是指企业在取得存货时,对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一、外购存货(一)存货验收入库和支付货款同时完成(二)在已经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存货尚未运达或尚未验收入库(三)在存货已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尚未到达(四)预付货款方式购入存货(五)外购存货附有现金折扣二、自制存货企业自制存货的成本由材料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构成。三、委托加工存货委托加工存货的成本,一般包括加工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加工费、往返运杂费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等。四、投资者投入的存货五、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六、接受抵债取得的存货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款项换入的存货,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七、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价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一) 存货计价方法对损益计算有直接影响(二) 存货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的计算有直接影响(三)存货计价方法对应交所得税数额的计算有一定的影响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因在基础会计课学过,在此以复习为主)(一)个别计价法(二)先进先出法(三)加权平均法(四)移动平均法(五)后进先出法三、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一)原材料(二)包装物第四节 计划成本法与存货估价法一、计划成本法(一)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二)存货成本差异的形成(三)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二、存货估价法(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指用前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本期估计)毛利率乘以本期销售净额,估算本期销售毛利,进而估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二)零售价法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比率(即成本率)乘以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估算期末存货成本,并据以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第五节 存货的期末计价一、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含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我国也可以具体称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一)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二)估计售价的确定三、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对用于出售而持有的材料,应直接比较材料的成本和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二)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应当将材料的期末计量与所生产的产成品的期末价值减损情况联系起来处理。四、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第六节 存货清查一、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一)存货盘盈(二)存货盘亏第五章 投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在了解投资的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掌握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及取得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掌握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确认的异同;重点掌握和熟练运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掌握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第一节 投资的目的与分类一、投资的目的(一)短期投资的目的(二)长期投资的目的二、投资的分类(一)按投资对象的分类(二)按投资性质的分类投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和混合性投资。第二节 短期投资一、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短期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各种短期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但必须注意,如果取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单独入账,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一)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企业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投资成本。(二)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投资成本。(三)接受抵债取得的短期投资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投资成本。(四)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投资成本。二、短期投资持有收益的会计处理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收益,可先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待处置短期投资时,再一并确认相应的收益三、短期投资期末价值的计量短期投资期末价值的计量,是指采用一定的计价标准,对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进行再计量,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一)成本法成本法,是指按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种计价方法。(二)市价法市价法,是指按现行市价计量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种计价方法。(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按投资成本与期末市价二者中较低者计量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种计价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或者至少在年度终了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四、短期投资的处置短期投资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短期投资所获得的处置收入与短期投资账面价值或账面余额的差额。第三节 长期债权投资一、债券的分类(一) 国家债券(二)金融债券(三)公司债券二、长期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一)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的内容(二)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三、长期债券利息收益的确认(一)债券利息收益的构成(二)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四、长期债券的提前处置与到期收回(一)债券的提前处置长期债券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债券实际获得的处置收入与债券账面价值(包括面值、溢价或折价、应计利息、债券费用、计提的减值准备)及已计入应收项目但尚未收到的债券利息之间的差额。(二)债券的到期收回长期债券到期时,有关的溢价或折价以及债券费用均已摊销完毕,因此,债券的账面余额中只包括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反映债券到期时应收回的债券本息金额。分期付息债券的最后一期利息,应作为应收利息入账,并于收回时冲减应收利息。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一、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企业影响程度的分类(一)控制(二) 共同控制(三) 重大影响(四)无控制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二)接受抵债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三)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换入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通常按投资成本计价,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限制(三)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则要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使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始终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权益法的基本核算程序(二)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借差)应按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投资损益。(三)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损失的限制在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应分担的亏损份额时,应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第五节 长期投资减值长期投资减值,是指长期投资预期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所发生的价值减损。一、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一)有市价的长期投资(二)无市价的长期投资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各期实际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算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第六章 固定资产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特征与分类,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各种计算方法,同时还应熟练掌握企业通过不同的来源取得的固定资产业务以及关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业务、固定资产的减值业务、固定资产的处置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特征与确认(一)固定资产特征(二)固定资产的确认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一)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固定资产划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两大类。(二)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的分类按照使用情况可以将固定资产划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四大类。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一)原始价值(二)重置完全价值(三)净值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与计价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税金等,作为人账价值。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人账价值。(一)自营工程(二)出包工程三、投资者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有时会收到投资者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该类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四、租人的固定资产(一)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二)融资性租入的固定资产五、接受抵债取得的固定资产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人的固定资产,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人账价值。六、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规定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七、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八、盘盈的固定资产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未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按重置完全价值和估计折旧计价入帐,其净值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待报经批准处理后,再将净值转入“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性质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期有系统地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成本。正确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应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的成本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中的原因与目的;二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如何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中。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及折旧范围(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这与我国过去对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出于谨慎原则的考虑。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方法。 (一)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也称直线法,它是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分摊标准,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总额均衡分摊到使用各年的一种折旧方法。(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以固定资产预计可完成的工作总量为分摊标准,根据各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三)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是指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较多,在使用后期提得较少,以使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成本在使用早期尽快得到补偿,从而相对加快折旧速度的一种计算折旧的方法。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作为加速折旧率,乘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叫年限积数法,是以计算折旧当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作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作分母,分别确定各年折旧率,然后用各年折旧率乘以应提折旧总额计算每年折旧的一种方法。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第四节 固定资产减值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的减值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应作为企业的当期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第五节 固定资产处置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固定资产处置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企业固定资产退出生产经营过程的方式。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会发生收益或损失,称为处置损益。它以处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各项收入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清理费用以及应交纳的营业税之间的差额来确定。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了解无形资产的分类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方面的有关规定,熟练掌握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企业从各种不同的来源渠道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摊销、出售、出租、减值以及各种其他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等。第一节 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的特征与分类(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参照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三、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四、无形资产的摊销五、无形资产的出售与出租(一)无形资产的出售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科目;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科目。(二)无形资产的出租一般而言,出租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一项附营业务,而不是其主营业务,因此其租金收入应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人处理;相应的出租成本,包括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出租期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六、无形资产的减值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同时将减值损失转入企业损益,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全部消失或部分消失,企业应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全部或部分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得超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第二节 其他长期资产(自学)第八章 负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核算。学习本章以便于了解和掌握负债核算的内容及其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负债的含义、特征和分类;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应交税金的核算内容及其相应的账务处理;掌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内容及其相应的账务处理;掌握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的账务处理。第一节 负债及其分类一、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二、负债的分类第二节 流动负债一、流动负债的分类二、流动负债形成的原因三、流动负债的计价四、主要流动负债的核算(一)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核算(二)应交税金的核算(三)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第三节 长期负债一、长期负债的特点及其分类(一)长期负债的特点(二)长期负债的分类二、应付债券(一)债券的定义债券是指发行企业约定于一定日期支付一定的本金,及定期支付一定的利息给持有人的书面承诺。(二)债券发行发行时的账务处理(三)票面利息的计算、利息费用的确定和利息支付及其账务处理溢价发行时:利息费用=票面利息-溢价摊销额平价发行时:利息费用=票面利息折价发行时:利息费用=票面利息+折价摊销额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溢价或折价的部分需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各期的票面利息以确定利息费用。(四)溢价与折价摊销额的计算方法1直线2实际利率法三、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第四节 借款费用一、借款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及其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第五节 债务重组一、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二、债务重组的方式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一)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三)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股东权益的涵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及特征;了解普通股与优先股的种类、权力及库藏股的特征;掌握股票发行与认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熟悉国有企业改组的会计处理方法;熟悉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企业组织形式(一)非公司企业组织形式(二)公司企业组织形式二、所有者权益的涵义及种类(一)所有者权益的涵义(二)所有者权益的种类第二节 投入资本一、股本的相关概念(一)核定股本(二)已发行股本(三)未发行股本(四)流通在外股本(五)库藏股本(六)已认购股本二、普通股及其权利 普通股是不享受任何优先权利的股份,是股份公司的基本股份,在公司只发行种股份时,所有股份均为普通股。普通股股东主要有以下四项权利: (一)投票表决权(二)利润分享权(三)财产要求权(四)优先认股权三、优先股及其权利优先权是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对股票认购人给以某些优惠条件的允诺。优先股股东的优先权利,最主要的是优先于普通股分得股利。四、股票的发行与认购(一)股票的发行发行价格超过面值的部分,称为股本溢价,作为股本的加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发行时按溢价额,应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二)股票的认购五、库藏股票 (一)库藏股票的性质库藏股票是指公司已经发行、又因各种原因收回,但不办理注销手续的本公司已发行股票。六、我国公司制企业投入资本 (一)投入资本的类型 (二)资本公积的构成 第三节 留存收益一、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一)留存收益的性质 留存收益是股东权益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公司企业历年剩余的净收益累积而成的资本。(二)留存收益的的构成2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也是企业股东权益的组成部分。(三)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二、股利分派(一)股利分派限制股利是否发放,以何种形式发放,虽然公司管理当局可以作出决定,但在实务中还必须考虑一些有关限制。(二)股利分派的有关日期(三)股利的种类第十章 费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费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熟练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生产成本的概念及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一节 费用的概念及其确认一、费用的概念二、费用与资产、成本和损失的关系(一)费用与资产(二)费用与成本(三)费用与损失二、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二)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三)费用按其同产量之间的关系分类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一) 费用的确认(二) 费用的计量第一节 生产成本一、 生产成本概述二、 生产成本核算应设置的账户三、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四、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第四节 期间费用一、 营业费用二、 管理费用三、 财务费用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在了解收入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及其运用;掌握各种销售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及会计处理;了解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原则;熟悉利润的构成和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掌握本年利润的结转方法、净利润的分配程序;重点掌握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 收入的概念与分类一、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一) 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二) 收入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收入的分类(一)收入按交易性质的分类(二)收入按在经营业务中所占比重的分类第二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二)特殊销售方式的收入确认(三)销售折扣、折让与退回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劳务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1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确认收入,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2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但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3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已经收回或预计将要收回的款项对已经发生劳务成本的补偿情况,对劳务收入予以确认和计量。(二)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标准第三节 利润一、利润的构成(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二、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一)营业外收入(二)营业外支出三、利润的计算与结转第四节 所得税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类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类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二)纳税影响会计法第五节 利润分配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二)提取法定公益金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一) 应付优先股股利(二)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三)应付普通股股利(四)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报告的种类及编制的基本要求;明确各种财务报表的作用;并掌握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如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填列、利润表及其附表的数字来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填列方法等。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一、财务报告的内容(一)提供企业的经济资源(二)提供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三)提供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四)反映企业管理当局有关受托责任的信息(五)扩大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二、财务报告的作用三、财务报告披露方式(一)财务报表(二)其他财务报告四、财务报告的分类(一)按照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动态报表和静态报表。(二)按照财务报表的编报时间,可以分为中期报告和年报。(三)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可以分为个别报表、汇总报表和合并报表。五、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一)报表内容真实可靠(二)信息具有相关性(三)体现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作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一)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二)可据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可据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四)有助于评价、预测企业的财务弹性。(五)有助于评价、预测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一)资产项目计价方法不统一,大部分资产负债项目都不是按公允价值计价。(二)部分有价值的经济资源未能在资产负债表报告。(三)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包含了许多主观判断及估计数。(四)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涵义必须依靠报表阅读者的判断。 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一)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方法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五、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二)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第三节 利润表一、不同收益计量观(一)净资产法净资产法通过对照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来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收益;净资产增加为利润,减少为亏损(但在此期间由所有者追加投资和分红引起的净资产变动除外)。(二)交易法交易法通过设置收入、费用类账户,遵循配比原则计算当期利润,它以一定期间发生的交易或其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利得)及费用(损失)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收益。二、利润表的作用(一) 为企业外部投资者以及信贷者作投资决策及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二) 为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三) 为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利润表的局限四、利润表的格式(一)单步式利润表(二)多步式利润表五、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一)利润表的填列规则(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具体填列方法六、利润表的附表(一)利润分配表(二)分部报表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一)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二)现金流量的分类(三)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一)编制依据(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填列1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2间接法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或净损失)为起算点,调整不增加或不减少现金的收入与费用项目;调整属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收益与损失;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从而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填列(四)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填列(五)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填列(七)现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八)编制现金流量表可选用的技术方法第五节 财务报表附注一、提供财务报表附注的原因二、财务报表附注的形式(一)旁注(二)附表(三)底注 第六节 中期财务报告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及作用(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二)中期财务报告的作用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一)独立观(二)一体观三、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一)重要性程度的判断(二)会计计量与更大的会计估计四、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特殊规定第十三章 会计调整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会计变更的种类及构成内容。掌握会计变更处理的国际惯例,即当期调整法、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会应用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掌握各类会计差错的调整方法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类别及调整事项的调整方法。第一节 会计变更概述一、会计变更种类(一)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二)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在取得了新信息,积累了新经验,发生了新的事项后而引发的对以前会计估计变更的行为。(三)会计主体变更会计主体变更,是指一家企业主体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如一家企业本期收购另一家企业,控股达50以上,这时,会计主体就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家控股公司,按要求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有关合并报表的编制及主体变更的记录与报告。 二、会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一)当期调整法(二)追溯调整法(三)未来适用法第二节 会计政策变更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追溯调整法(二)未来适用法二、会计政策披露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一)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二)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第四节 会计差错的更正一、会计差错的含义及原因(一)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二)会计估计上的差错(三)其他差错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一)发现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企业对于发现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本期相关项目。(二)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三)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差错企业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第五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一) 关于“日后”的涵盖期间(二) 关于事项的范围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一) 调整事项(二) 非调整事项三、调整事项的处理(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二)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四、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内容,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当说明无法估计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