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7036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一轮复习中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类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能力,为后面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滑块木板模型的常见题型及分析方法如下: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 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2 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m,则: 解得: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 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 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 (,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 (tt1)+ a3(tt1)2=21m练习1 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而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假设成立在A、C滑行6m的过程中: v1=2m/s A、B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 v2=1m/s此后A、C相对滑动:,故C匀速运动; ,故AB也匀速运动。设经时间t2,C从A右端滑下:v1t2v2t2=L t2=15s然后A、B分离,A减速运动直至停止:aA=2g=1m/s2,向左 ,故t=10s时,vA=0C在B上继续滑动,且C匀速、B加速:aB=a0=1m/s2 设经时间t4,CB速度相等: t4=1s 此过程中,CB的相对位移为:,故C没有从B的右端滑下。然后CB一起加速,加速度为a1,加速的时间为: 故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0,25m/s,25m/s练习2 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6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2)当F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当2N6N时,A、B发生相对滑动,N画出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从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物体的运动情景如何复杂,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在物体运动的每一个过程中,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不同,则两物体必然相对滑动;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相同(包括初速为0),则要先判定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滑动,其方法是求出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体的最大临界加速度并用假设法求出在外力F作用下整体的加速度,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