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 10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在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以后,就可以将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了。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C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D他的话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可以说句句都有针对性。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伶俐凸颧骨郑重其事一落千仗B褴褛厚障壁莫明其妙仓皇逃窜C嬉闹漂游者与日俱增置之不理D端祥芦苇滩朦朦胧胧狼狈不堪二、字词书写3 . 文学常识填空。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_,_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有_我的生活等。4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拮据 j诓骗 kung恪尽职守个g一抔黄土puB簇新c蓬蒿go吹毛求疵c断壁残垣yunC荣膺yng沉湎min中流砥柱 d引颈受戮lD荫庇yn伫立 ch鳞次栉比zh咬文嚼字jio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5 . 第(2) (4) 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这”指_ “这样”指_6 . 在第(3)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7 . 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堂语文课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8 . 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酷”在哪些方面。9 . 选文段提到老师的不安与不甘,为下文埋下伏笔;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0 . 请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11 . 结合语境将小说第段结尾处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12 . 在“我”看来,语文是望向广阔世界的一扇小窗。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学习实际,谈谈你对语文的认识。13 . 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四、语言表达14 . 仿照下面的两个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15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3)你们完了,快完了!(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五、综合性学习16 .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有媒体评论莫言的作品“粗俗”,著名媒体人朱伟表示,质疑是因为没有认真地看过莫言的小说,莫言的作品深入挖掘人性,深刻寓意。他表示,小说的价值在于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莫言的作品用一种残酷的写作方式商量了人性的弱点,如果不认真阅读,就没有办法理解莫言小说的真正意义。朱伟认为,莫言恰恰是用写“丑”的方式去探讨丑与美之间,“丑陋”是莫言作品的表面现象,而表象背后则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1)第句语序不当,应将_与_互换位置。(2)第句搭配不当,应把_改为_。(3) 第句成分残缺,应在_添加 _。六、作文17 . 按要求完成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同学们,辽阔的世界在脚下,漫长的未来等着你,有无数条道路任你选择,你可以去尝试、去探索、去历练假如生活就像大海,那么你的人生就是航船。终有一天,你将驶出温暖的港湾,驶向那无边的海洋,去聆听那海风长啸,去经受那风浪冲击,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旭日东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 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2、3、四、语言表达1、2、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