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3003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2 . 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D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二、字词书写3 .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铁如意,指挥倜(_)傥,一座皆惊呢。(2)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_)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3)水藻真绿,把终年贮(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4)经过一番整改,西湖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澄(_)清。(5)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o(_)亮地响。(6)泰戈尔说:“让我不要祈do(_)在险恶中得到庇护,但祈求能无畏地面对它们。”4 .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u(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ng( )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n(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u( )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三、文言文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2)尊君在不(_)(3)去后乃至(_)(4)下车引之(_)6 .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 . 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8 . 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阅读理解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9 .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称为_。10 . 选择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_A. 次 B. 回 C. 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_A. 多 B. 大 C. 有余_A. 市场 B. 买 C. 集市 _A. 爷爷 B. 父亲 C. 长辈 11 .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12 . 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对偶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13 . 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 。D意思是非常、十分。14 .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5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尝射于家圃 (_)(2) 但微颔之(_)(3)公亦以此自矜(_)(4) 康肃笑而遣之(_)16 . 翻译下列句子(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1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自钱孔沥油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B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是非常轻视看不起的。C本文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是“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D文中人物性格各有不同,陈尧咨傲慢无礼,卖油翁沉稳内敛,18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19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志怪者也(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0 .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B陈太丘/与友/期行C其一犬/坐于前D乃悟/前狼/假寐21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尊君在不_(2)友人惭_(3)弛担持刀_(4)一狼洞其中_22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期日中与人期行B太丘舍去 一狼径去C一狼得骨止穿井得一人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4 .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课外文言文阅读楚人患眚楚人有患眚者,一日谓其妻曰:“吾目幸矣,吾见邻屋之上大树焉。”其妻曰:“邻屋之上无树也。”祷于湘山,又谓其仆曰:“吾目幸矣吾见大衢焉纷如其间者非车马徒旅乎?”其仆曰:“我所望皆江山也,安有大衢?”夫无树而有树,无衢而有衢,岂目之明哉?目之病也!不达而以为达,不贯而以为贯,岂心之明哉?心之病也!(选自清唐甄潜书自明)(注)眚( shng):眼病。 幸:好 衢:道路 贯:透彻。25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患眚者故患有所不辟也B安有大衢安求其能千里也C岂目之明哉皆指目陈胜D不达而以为达不求闻达于诸侯26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 目 幸 矣 吾 见 大 衢 焉 纷 如 其 间 者 非 车 马 徒 旅 乎27 . 结合文章内容,请概括“目之病”和“心之病”的相似之处,再简单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不题。(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涯:旁边,边上。欧阳公:欧阳修。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得:找到。即:到。吾君:这里指宋仁宗。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给足:富裕,丰足。2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发:野芳发而幽香有时朝发白帝B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隶而从者C名:名之者谁故虽有名马D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29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30 . 语段(一)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31 . 语段(一)(二)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体会到欧阳公独特的游乐情怀。简述两个文段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共同之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2)便要还家要(_)33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34 . 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概括回答:自然环境_,人们生活_。35 .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有删改)36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_)(2)然后能自强也(_)(3)学学半(_)(4)而或不达于事(_)37 .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8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39 .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_”;乙文阐述的观点“_”。(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40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2)由是感激由是:_(3)躬耕于南阳躬:_41 .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以告先帝之灵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咨臣以当世之事42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B陛下亦宜自谋C锦官城外柏森森D两朝开济老臣心43 . 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B甲文第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44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5 . 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46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B亲贤臣,远小人(亲近)C又何间焉(参与)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47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咨臣以当世之事B肉食者谋之/则汉室之隆C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D其乡人曰/望其旗靡48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9 . (甲)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甲)文依据:_(乙)文依据:_50 . 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注释)比:连续,接连。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还:音义词,“旋”,围绕,绕圈子。朝:同上文“旦”,早晨,也指一天。51 . 下列加点诃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B策之不以其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故虽有名马/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52 . 把下面句子翻评成现代汉语。(1)策之不以其道。(2)愿子还而视之。53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愿望。B(甲)文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C(乙)文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权威也是不可取的。D(乙)文介绍了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实际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54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_(2)望其旗靡靡:_(3)三军可夺气气:_(4)朝气锐锐:_5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56 . 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五、课外阅读(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57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飞事亲至孝(_)(2)饰名姝遗之(_)(3)皆铠以习之(_)(4)秋毫无犯(_)58 .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59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60 . 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第 19 页 共 1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2、三、文言文阅读1、2、3、4、5、6、7、8、9、10、四、对比阅读1、2、3、五、课外阅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