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8304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B减河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D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2 . 下面各项括号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安排任务”“热死了”“改革开放”“一泓清泉”(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B“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他说,住那儿多年了。”(前一句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后一句中的“了”是语气助词。)C难道我说错了吗?(这个句子是反问句。)D“品质”“立即”“悠闲”( 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二、字词书写3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鸢飞戾天左右逢源因简旧陋爱不释手(_)鼎足而立熬费心机虚无缥缈翩然起舞(_)抑扬有致纵横驰骋风餐陋宿风姿绰约(_)瞬息万变层次井然叱吒风云解缆问桨(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牡丹醉春图傅玑是国内一流的国画大师,善画花鸟、山水和人物,而在花鸟之中,又擅长牡丹。去年,他应邀到铜城画的“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在拍卖会上以三十万元的价格拍出,遥遥领先其他作品。这个消息是他的弟子符小华告诉他的。傅玑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但精神矍铄,一头如银似雪的白发纹丝不乱,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老师,好消息好消息。”傅玑散步回来时,符小华手里拿着当天的早报,兴冲冲地迎了上去。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您的画创造了一个新高,拍了三十万呢。”已届不惑的符小华,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说道。在以往的拍卖会上,傅玑的作品曾经拍卖过二十万元一幅。作为当代画家,作品能卖几万的就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回到客厅,符小华把刊登有拍卖会消息的报纸摊在桌面上。报纸是彩印的,标题很大,也很醒目。傅玑拿过水杯,喝了口茶,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报纸看了起来。报上刊登着几张“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不同角度的图片,还有记者的一大段文字说明。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是去年傅玑应邀到铜城画的。铜城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制陶历史的小城,为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铜城每年举办一届陶瓷艺术节。艺术节期间,有一项议题是邀请一些名家现场为陶瓷产品作画,然后进行烧制后拍卖。傅玑是第一次去铜城作画,也是第一次将画作画在陶瓷上,想不到他的作品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那是他们的陶瓷做得好。”傅玑一边看一边说。傅玑画的是两枝牡丹,分别开着两三朵盛放的牡丹花,那淡雅的笔画,错落有致的线条,将牡丹那种雍容与富贵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您的画是鲜花,他们的陶瓷只是一张绿叶。”符小华说道。“鲜花少了绿叶,就没有了生气。”傅玑说着,目光落在了衬托鲜花的那几张绿叶上。忽然,他的脸变得僵硬起来顶头的一张叶子,他少画了两笔,那叶子看上去就有些颓败的样子但是,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是根本看不出这个微小的错误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傅玑心里追问道。他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想起来了,那时眼看画作就要大功告成,符小华过来催促他,让他赶快过去参加主办方关于艺术与陶瓷发展的一个论坛,回来的时候,他净想着这个画作的名称,结果就忘记把那两笔给添上去了。几天后,傅玑和符小华专门去了一趟铜城。他们刚下车,就被一位姓曹的中年人接到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中年人正是“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的新主人。那个花瓶此时正摆在他的客厅里。傅玑大步来到花瓶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曹老板,希望您能把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让给我。”曹老板抚摸着陶瓷花瓶,摇了摇头,说道:“傅老您的画作炉火纯青,这个陶瓷花瓶又是您的第一个陶瓷画作,非常具有收藏意义。”傅玑看着曹老板,诚恳地说道:“您开个价吧。”曹老板还是摇了摇头。傅玑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最后,傅玑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外加一幅画作,换回了那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交易完毕,符小华问道:“老师,这是何苦呢?”傅玑指着花瓶上那片没画完整的叶子,说道:“看到了吗,这是个不该犯的失误。”傅玑说完,捧起“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那花瓶便变成了一堆碎片。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后来,听说傅玑深居简出,再也没有答应过别人在现场进行作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4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 . 结合语境,分别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1)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2)“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6 . 除傅玑外,文中还写道了符小华这一人物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 . 从全文看,文中画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8 . 小说结尾处写“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请根据上文,分别揣摩符小华和曹老板此时的心理活动,将其“内心独白”以第一人称表达出来。符小华:_曹老板:_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郑土有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同样,以往除夕夜“守岁”,全家老少围坐包饺子、吃零食、聊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看春晚已成了新的年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仍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其仪式活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9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0 . 作者认为“年为淡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 . 第段引用的俗语的用意是什么?12 . 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有何作用?13 . 作者为什么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1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1)下列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文章第段“唯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四、句子默写15 .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及文学常识。 (1)奇文共欣赏,_。(陶渊明移居)(2)_,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_秋词)(3)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河流大野犹嫌束,_。(谭嗣同_)(5)淫慢则不能励精,_。(诸葛亮诫子书)(6)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7)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 的诗句,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五、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小题。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6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17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课外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注释)公子,名魏无忌,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的信陵君。18 . 下列句中“之”字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如姬之欲为公子死A春冬之时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久之,目似瞑19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侯生为魏公子精心谋画,献计献策的过程。B文章写侯生料知公子必返,更表现了他胸有韬略,遇事冷静,破秦救赵的计谋已成竹在胸。C侯生对如姬的情况了如指掌,断定如果公子开口,如姬必能报答公子。D文段写魏公子当初决心大,领门客前往,欲与秦军作战,但后又返回,表明公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20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_(2)天下莫不闻_(3)吾固知公子之还也_(4)北救赵而西却秦_21 . 翻译下列句子。(1)复引车还,问侯生。(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七、名著阅读22 .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武松得知张都监阴谋陷害自己,于是血溅鸳鸯楼,并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而离去;鲁达得知郑屠欺压金氏父女,于是拳打镇关西,口称“这厮诈死”,从容逃脱。请根据这两个情节,简要分析两位英雄好汉性格特点的异同。八、综合性学习23 . 数字与成语之间往往存在着巧妙的关系,请你依照示例,根据下面的数字各猜一个成语。例:203(陆陆续续)(1) 12345609( )(2)111( )(3) 9寸+1寸1尺( )(4)1256789( )九、作文24 . 那有温度的目光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课外阅读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