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8052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和人物传记都讲究真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美丽的颜色记述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这两篇文章的材料都是真实的。B散文“形散神聚”。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背影以一个形象凝聚全文,昆明的雨以一种情思来串起众多的景、物、事。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出自孟子,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著,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共八句,两句成一联,共四联,最后一联为尾联。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看见满院lng j (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n ln(_)绝望的边缘。(3)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b zh b no(_)。(4)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n dng r d (_),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面相与品相于文岗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3 . 揣摩第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4 . 研读第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5 . 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说明理由。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責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6 . 第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酒酿王凌鼎年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7 . 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8 . 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1)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2)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9 . 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修改。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10 . 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11 . 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四、句子默写12 .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正是江南好风景,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2)峨眉山月半轮秋,_。(峨眉山月歌李白)(3)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4)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_,_。(6)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7)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 .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B竟不可得竟:竟然C转转不已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14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康肃笑而遣之B睨之久而不去濯清涟而不妖C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D蒙乃始就学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15 . 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16 . 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条理清晰,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简明生动。C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庙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六、课外阅读(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7 . 解释加点的词语。罢兵而去(_)是亡吾信也(_)18 . 翻译下面句子。得原失信,吾不为也。19 .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七、语言表达20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在没有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的时代,老百姓就是靠上书场听书和到戏园子看戏得到历史知识,评书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四大名著_,其他三部都是先有说书,后有作品。_,但是“水浒”“三国”故事却依托纸张流传数百年,并将永久流传下去,它们是中国文化经典,是评书艺术的富矿。八、名著阅读21 . 缤纷的文学长廊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请阅读下面描写后回答问题。(4分)在画上显得很年轻,似乎不到他的年纪,削瘦的,笔直的。高领使他的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1)写出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1分)所描写人物是(2)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阅读认识。(3分)九、作文22 . 按要求作文。淡雅的菊花,寄托史铁生顽强的信念;一次冒险的经历让作者自己明白了“把困难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而实现人生目标”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种事物或某件事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请你以“_牵动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写落叶、小草、跑道等);写出真情实感。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