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5941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B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南北朝诗人谢灵运。D他们疼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精彩片段,其中“三英”是指关羽、张飞、赵云。B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写的是行者武松救下豹子头林冲的故事。C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林黛玉焚诗。D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上天后,放进太乙真人的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二、基础知识综合9月30日为中国烈士纪念日,为此学校团委决定举行“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3 . 下面是初三(1)班班长在国旗下讲话的部分发言内容,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小题。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回首来路,无数先贤英烈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是他们用鲜血染红党旗,用生命为共和国奠基,用奉献与牺牲为人民谋福祉。怀他们是对共和国历史的郑重回眸,是对千万牺牲烈士的庄严承诺,凸显了“”、国庆不忘祭先烈的情怀。他们如同熠熠闪光的精神灯塔,指引着我们又该去往哪里(甲)展望前路,英雄们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乙)最能触发我们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因而纪念英烈从来不是与“我”无关,也从来不是一个与当下、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填入“ ”内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仆(p)湎B.仆(p)缅C.仆(p)缅D.仆(p)湎(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是哪一个,选出来并说明理由。(只填序号)(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吃水不忘挖井人(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A.(甲)问号(乙)顿号 B(甲)句号(乙)顿号C(甲)问号(乙)逗号 D(甲)句号(乙)逗号(4)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过渡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_)4 . 初三(2)班举行“忆往昔,颂英烈”故事会,一位同学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让在座的师生无不为之动容。下面是这个故事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年仅29岁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突围时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用皮带压住伤口,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树湘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身体越来越虚弱,生命垂危。无奈的敌人只好将陈树湘押解到县城。路上陈树湘乘敌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大喊一声,将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1)陈树湘的壮举正印证了_(朝代)诗人_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陈树湘的故事催人泪下,同学们纷纷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A不能忘,不能忘啊,你奋勇杀敌的英姿,你拒医绝食的豪气,你“断肠明志”的壮举!B天地同悲,为陈树湘烈士不屈的风骨;山河哭泣,为陈树湘烈士伟大的灵魂。C壮士已故,英灵长存。陈树湘烈士犹如一块栩栩如生的磐石,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D陈树湘烈士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正可谓:英雄虎将洒热血,浩然正气贯长空。5 . 学校书法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烈士生前创作的诗歌,下面是他们在展板上张贴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对书体和诗歌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注:第一幅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第二幅 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被国民党枪杀前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第一幅 第二幅A第一幅的字体属于行书,刚劲有力;诗歌充分表达了夏明翰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B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草书,形体方正;诗歌表达了吉鸿昌恨自己没有为抗日而死的悲愤和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C第一幅的字体属于行书,端庄严谨;诗歌充分表达了夏明翰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D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草书,笔画连绵;诗歌表达了吉鸿昌在日寇面前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王云长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人战胜艰难的法宝。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明缔造实践,保持“”的清醒认识,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思想自觉,踏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守正创新征程,谱写了浩如烟海的鸿篇巨制,也创造了气贯长虹的文化奇迹。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善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古人云:“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我们的学习本领,须从以下“四要”上下功夫。一要明方向。方向明则道路清。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社会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理论上的坚定保持思想的坚定,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二要拓视野。我们既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工作知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同时又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知识,还要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增益其所不能,不断认识新事物、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新本领。三要勤思考。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不断增强政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既有敏于发现的眼睛,又有深刻洞察的头脑,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本领。四要重实践。古人将读死书的人称为“两脚书橱”“蠢书虫”,正是讽刺那些喜欢读书学习却忽略实践、空有知识而缺乏能力的人。我们要把实践作为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们只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拓宽自己的视野,勤于学习和思考,重视实践,就能取得长足进步。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进步的人吧!(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1日2版)6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B第段仅列举了几千年前,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例子,论证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基因”的观点。C第段主要列举了古人读死书的反面例子,论证了“学习要重实践”的观点。D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7 . 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恰当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8 .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我的父亲母亲晚上,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欢歌笑语的娱乐节目的杂音,我想了好几天的活不得不说了。“妈,明天我顺道带爹再去医院查一下。“大夫不是说你爹的病好了吗,怎么还去医院?”妈有些疑惑。“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了。”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妈说。“哦”妈轻轻地答应一声。晚上自然是没怎么睡着,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也不会出来。可是,妈妈却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忙碌着,虽然她明明知道爹不用吃饭,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只要爹出门,那一定是要包饺子的,当然,今天也不会例外。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爹和她说话她也不抬头,而是故意地一次次去厨房拿东拿西。我知道,妈是怕眼里的明亮落下来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爹妈不光养育了我们姊妹八人,还一直赡养爷爷奶奶,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用她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们兄妹们都很健康。在那个经济刚刚起步的时代,我家的餐桌上一直很丰盛,可以说鸡鸭鱼肉不断,这和妈妈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妈妈非要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侯怕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别怕,妈看着你走。”于是,我就真的不怕了,因为有妈妈的目光在身上和我做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是,今天我知道,妈的目光笼罩着的一定不是我了,是她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丈夫,是此刻在她心中需要保护的她的孩子中的一个。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选自岁月2012年第9期)9 .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0 . 文章末尾“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一句有怎样的深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1 . 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是本文极为重要的写作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2 . 结合全文回答:“我”为什么“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13 . 认真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的原因,试着将“我”说这句话之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段奇清(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14 . 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1分)15 . “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16 . 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17 . 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四、句子默写18 . 默写(1)水何澹澹,_。(观沧海曹操)(2)峨眉山月半轮秋, _。(峨眉山月歌李白)(3)_,_,仁在其中也。(论语)(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5)论语中体现思考与学习辩证关系的一句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注释)顷岁:近年间。孙莘老:孙觉,字莘老。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文忠”是他的谥(sh)号。乘间:乘机,趁着空儿。文字:文章。术:方法。疵病:指文章毛病。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轻(2)以(3)尝(4)尤20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2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钱孔入,而钱不湿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人不知而不愠C康肃笑而遣之D惟勤读书而多为之2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康肃笑而遣之。(2)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23 . 两篇短文蕴含的道理有什么共同点?乙文欧阳修论述的作文诀窍给你什么启示?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4 .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后四句 _,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5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什么哲理?七、作文26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老子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27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初中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小足球等等。请以我渴望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完整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具体写出渴望的原因。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详略结合。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