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516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拼音写汉字。半明半mi( )干bi( ) b( )益 chng yng( )( ) j( )身二、现代文阅读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B)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 . 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3 . A. B两处划线句位置能互换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4 .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下面这首诗。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开门见山,起笔峻拔有力,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了题目。B第2段宕开一笔,描写高原景象,点出白杨树的生存背景,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C第7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夸它是“伟丈夫”,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D第9段提到楠木,这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白杨树的“极常见,极易生长”。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别样的礼物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6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7 . 选文第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8 . 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9 . 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10 . 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三、句子默写11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相顾无相识,_。(2)晴川历历汉阳树,_。(3)大漠孤烟直,_。(4)_,志在千里。(5)几处早莺争暖树,_。(6)_,狐兔翔我宇。(7)三峡中侧面渲染山峰高俊,江面狭窄的句子是“_,_”。(8)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本性不变的诗句是:“_?_”。四、课内阅读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2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是:这B雾凇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上下一白一:全D是金陵人,客此客:客人13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问其姓氏安陵君其许寡人D天与云与山与水借旁近与之14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B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D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灭亡,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蜀中九日登高(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15 . 从全诗看,这首诗描绘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16 . 第三句中的“厌”和“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内涵?六、综合性学习1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材料二:“部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可以得知“部编版”教材十分重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积累,请你任写一句最熟悉的诗句。七、作文18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遇见文题二: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