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189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乐观”、“无私”、“奉献”都是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褒义词,“丑陋”、“卑鄙”、“无耻”都是充满厌恶、否定情感的贬义词。B“人类”和“人”这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散步”和“溜达”存在语体风格的差异,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C“张扬”、“忠厚”、“悠闲”“碧绿”都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前面都可以用表示程度的词语来修饰。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两组反义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2 .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3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我们学习的藤野先生、雪等都是其中的作品。B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C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D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我们学习了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二、字词书写4 . 请将下边的文字誊写一遍。原文: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誊写:_5 .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扬州是一座名人bi出,人文荟萃的城市。历史上形成的扬州园林、风土人情、维扬菜yo 、传统工艺、书画艺术、民间技艺、市井民居、特色街区、民歌戏剧、酒s茶楼、医药养生、宜居环境、四时花卉、健身传统等等,具有门类齐全、内hn丰富、雅俗共赏、艺术气氛浓厚、品位高雅的鲜明的个性和气质。三、现代文阅读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6 . 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按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7 . 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形“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是(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B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代表着山,体现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C博物馆上方是漏斗形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强的采光效果。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8 . 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的主要艺术风格。(2分)壮丽三峡:_远古巴渝:_9 . 选文第两个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中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0 .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撰写一条关于“三峡博物馆”的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四、句子默写11 . 默写填空(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诗经关雎)(2)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记)(4)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王勃豁达的情趣和旷达胸怀的诗句是:_,_。(5)在水一方中有这样一句吟唱:“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这是化用的诗经蒹葭中的_,_。五、对比阅读1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B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D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得一人之使又数刀毙之B家无井而出溉汲学而不思则罔C其人舍然大喜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天,积气耳止增笑耳(3)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宋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死了之后没有寄托,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D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对它会陷下去也无可奈何?(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宋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乙文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B甲文显得幽默风趣,寓理于事,在笑中对人进行教育;乙文中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的。C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盲目谣传,一定要详察;乙文则告诉我们毫无根据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D两篇文章都是寓言故事,甲文节选自吕氏春秋,乙文节选自列子天瑞;两文结构安排上都是先叙述故事,结尾点明寓意。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登咸阳县楼望雨韦庄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注释:韦庄,晚唐诗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13 . “尽”的义项有以下几种,其中符合“尽日空濛无所见”的一项是( )A完毕B达到极端C全部用出,竭力做到D都,全14 .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展现的画面。15 . 三、四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北方(节选)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16 . 本诗选自_,作者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品是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17 . 本诗中“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多次出现,试对此作出赏析。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2、三、现代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