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I)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39854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关于中国的经纬度位置,从右图中能获取的信息有( )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低纬度 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ABCD2 . 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在最大的宫殿建筑群3 . 某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投票活动结果如下,某同学统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的总得票数应是( )发明家爱迪生史蒂芬孙爱迪生卡尔.本茨得票数1814810A26票B22票C28票D42票4 . 下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记住l2月7日!”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B日本偷袭珍珠港C. 苏德战争爆发C德国突袭波兰5 . 热带疏树草原的代表动物是( )A大象、黑猩猩、孔雀B斑马、长颈鹿、角马C熊猫、猕猴D丹顶鹤、驯鹿6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7 . 图中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8 . 图中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9 . 图中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10 . 图中、四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地B地C地D地11 . 美国某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写“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请判断石碑上的话是对哪位美国总统的评价 (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12 .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战争。这是指的( )A渡江战役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台儿庄战役二、非选择题13 . 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2)该地位于半球(南、北),判断依据是。(3)该地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判断依据是。(4)小红打算7月份到该地去旅游,她需准备的衣服应是( )A羊毛大衣B羽绒服C连衣裙D棉袄14 .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三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历史请回答:(1)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材料;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七十多年后,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欲联合制作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由崔永元担纲主持),将有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也会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未知。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3)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长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途中召开的生死攸关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该会议的内容是(5)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长征精神有哪些?15 . 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摘自资治通鉴(1)魏主指谁?(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二、非选择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