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I)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37706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_和_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A民主与专制B科学与愚昧C新文学和旧文学D民主和科学2 . 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3 . 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鲁迅B李大钊C胡适D陈独秀4 .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的创刊为兴起的标志,这是因为它( )A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反对将儒家学说定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5 . 今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下列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中山装 握手礼 剪辫子 废止缠足ABCD6 . 1916年,孙中山在浙江海宁参观钱塘江潮时,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此处的“世界潮流”主要指( )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世界和平D经济全球化7 .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 . 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9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人们出行乘火车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有人在阅读新青年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BCD10 .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此人是( )A鲁迅B李大钊C毛泽东D陈独秀11 .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每周评论申报新青年民报ABCD二、非选择题12 . 材料一: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1)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在它影响下,写出18世纪的欧洲和19世纪后半期的亚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一例。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有何积极意义?2014年、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都提到“全民阅读”,这次运动中哪一内容最能推动当时的“全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对的共同对象是什么?材料三: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四: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文章。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4)据材料四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5)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作用?13 .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材料二材料三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怎样的地位?“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是运动中的哪一项措施?(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一段重要的历史,请你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作用。(3)材料三中的运动后期有什么新的特点?(4)以上三则材料所涉及的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1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清朝末期哪些思想观念逐渐被中国人接受?(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实践成果?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