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36069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2 . 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为9厘米,倒放的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像。若调节镜头的位置,使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短为4厘米时,则银幕上将出现( )。A不能成像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成清晰的正立、放大像D成模糊的正立、放大像3 . 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照相机使用及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区别错误的是( )A照相时景物与相机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B在底片上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4 .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A照相机镜头B幻灯机镜头C凹透镜和凸透镜D放大镜5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好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用遮光板把透镜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C该凸透镜的焦距在8cm与10cm之间D向右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等大倒立的实像6 . 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7 . 踏青游玩,游客喜欢用“自拍神器”给自己拍照,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是为了( )A在手机里成虚像B在手机里成放大的图像C增大物距D增加像的清晰度8 . 走着走着,居然还看到猪八戒扛着钉耙跟游人拍照留念。小扬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她想拍照的原理刚学过。想起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她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厘米B8厘米C12厘米D16厘米二、填空题9 .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_10 . 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三、探究题11 .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物距/cm50403530252015像距/cm12.513.3141516.72030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实像,第2次成的像比第4次成的像_ (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移动。(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_移动凸透镜。12 .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 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物高l/cm像高h/cm13514522301552532020054153051051260525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1(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1(填“大于”或“小于”)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13 . 如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同时也证明了物和像大小相等。(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_(说出一点即可)。四、简答题14 . 请你完成下列家庭小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_。(2)请你用放大镜观察家中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回答:放大镜一定是起放大效果的吗?_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二、填空题1、2、三、探究题1、2、3、四、简答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