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33302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字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抹尾去零 抹灰上瓦 拐弯抹角 一笔抹煞B . 失魂落魄 落笔生花 丢三落四 落拓不羁C .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闹事起哄 哄抬物价D . 一呼百应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应运而生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悠闲 拂晓 张皇失错 丰功伟绩B . 能耐 键忘 按兵不动 血雨腥风C . 阴惨 央告 月明风清 富丽堂皇D . 瓦砾 鞠躬 荡然无存 出奇不意3. (2分)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俄而:不久、一会儿。B . 期行:相约同行。C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D . 尊君:尊贵的君王。4. (2分)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屋里飘出一股清香的龙井茶。B . 今后我们应总结,避免此类事故不发生。C . 他们已经克服了淡水缺乏、粮食不足的困难。D . 通过姑姑的开导,使我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6.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战士们怀着心情,肃立在纪念碑前,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为他们默默致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中,国际救援队的白衣战士们团结一致,舍生忘死,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赞歌。听说他的感人事迹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纷纷前往医院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A . 崇高 战斗 询问B . 崇敬 战争 慰问C . 崇高 战斗 探问D . 崇敬 战役 查问7. (20分)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 古诗词赏析 (共1题;共7分)8. (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三、 默写填空 (共1题;共12分)9. (12分)文言诗文填空。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与君离别意,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辛苦遭逢起一经,_。(文天祥过零丁洋)_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_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纪昀河中石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 , _。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 , _。全民阅读工程在某市全面启动之后,机关、学校、机场、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建设千家阅读窗口,那景象真可谓“_ , _”。(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0.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注】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沉”,使沉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耆老:年寿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清静亡为 亡: 通“无”,没有B .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C . 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D . 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0分)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流泪的蓑衣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2(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 12. (2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蚂蚁的群体智慧彼得米勒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3. (40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君子知“怕”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文/游宇明,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请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请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6)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8)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一)话题作文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7-2、7-3、7-4、二、 古诗词赏析 (共1题;共7分)8-1、8-2、三、 默写填空 (共1题;共12分)9-1、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0-1、10-2、10-3、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0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3-1、13-2、13-3、13-4、13-5、13-6、13-7、13-8、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