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新版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12233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空气密度约为空气=1.29kg/m3)A200gB2kgC20kgD200kg2 . 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此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的镜头3 . 菏泽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出台了文明二十条,其内容中规定不“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 . 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B雷达-利用超声波确定物体的位置C声呐-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D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5 . 以下是一则新闻报道:“今天零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5元和2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15元和0.17元”据此估测0号柴油的密度约为(不考虑0号柴油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A0.80103 kg/m3B0.85103 kg/m3C0.90103 kg/m3D0.73103 kg/m36 . 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B课间不要在楼道高声喧哗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上自习时使用防噪声耳罩7 .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cm8 . 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太阳照射的地方D将新鲜水果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9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A玻片上B低倍物镜上C高倍物镜上D目镜上10 . 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雨后彩虹11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结冰是凝固现象12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A正立的像B缩小的像C放大的像D倒立的像二、多选题13 . 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准确程度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为了减小误差1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该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渐变小B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渐变大C蜡烛在a点时,移动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蜡烛在a点时,移动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三、填空题15 . 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_发生变化16 . 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利用手机发出的_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_。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_的实像。现在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_。17 .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cm,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s18 . 牛奶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读作1.03103_,它表示每立方米牛奶的_为1.03103千克。相同体积的牛奶和水,牛奶的质量较_。19 . 物体_叫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它不随物体的 _、_、_的改变而改变.20 . 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21 . 乙看到路旁的树林在向北运动,甲看到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向_运动;乙向_运动。四、实验题22 . 小明测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粒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花生米沉入杯底,往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知道花生米在盐水中悬浮。(2)调节天平,如图甲所示,他的操作有一处错误,错误是_。(3)用太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图乙,m1=_g;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页面如图丙,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_cm3;用太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4)花生米的密度为_Kg/m3.花生米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的原因是_。(5)小华认为小明的做法太麻烦,直接用天平、量筒分别测量花生米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求出花生米的密度。你认为谁的做法好。_,理由:_。23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2)在实验中,使用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_关系;(3)为了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选填序号)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直接观察光屏(4)有时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是因为_24 .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_套实验装置好一些(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_,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_(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象,从图象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_图(5)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_25 .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当他将蜡烛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的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1)小明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心,他应该向_调整凸透镜的高度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相同(2)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小明需要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向左移动_cm以上,调整光屏位置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成像清晰后,小明再将一个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这时候他需要向_(左、右)调整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烛焰成虚像,小明的眼睛应该在_一侧观察(“烛焰”“光屏”)(4)小明是一个近视眼,这时他拿起一个透镜放在眼前,如图所示,该透镜_(能、不能)对他的近视眼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五、计算题26 . 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表: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5110:3211:45发车时间09:1509:5310:34里程/km084165300求:(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7 . 铝球的体积为400 cm3,质量为810g,问:(1)通过计算说明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铝球的质量是多少克?28 . (2017徐州卷)汉代一些墓室、祠堂里有雕刻着画像的石头现有一块汉画像石,质量为500kg,体积为0.2m3,g取10N/kg求:(1)这块汉画像石受到的重力;(2)汉画像石的密度六、作图题29 . 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_)30 . 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七、简答题31 . 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 A、喷洒盐溶液B、用软硬适中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从物理学角度看上述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哪种?并说出不可采用的理由32 .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做做看,并解释为什么?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二、多选题1、2、三、填空题1、2、3、4、5、6、7、四、实验题1、2、3、4、五、计算题1、2、3、六、作图题1、2、七、简答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