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06971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民族要想飞速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B . 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C .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D . 在学生的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 , 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B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 .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D . 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_从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用诗词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秦风) (2)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_,疑是银河落几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贸雁门太守行) (6)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 (7)小时候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8)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_,_”,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填空)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_,微笑是_,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溉堂文集)【注释】未遑:来不及。遑,闲暇。旧窑:年深日久的陶瓷。窑,陶瓷器代称。(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然贫家止有此器(_)(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B . 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C . 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D . 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 , 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 , 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从前。(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2)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哀转久绝 绝长江,而至泰阴B . 春冬之时 差矣,汝之言C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丛草为林D . 至之市,而忘操之 同邑而居(3)解释划线的实词。 略无阙处_虽乘奔御风_甲翁之妻子去乡_然未尝登泰山_(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余建斌(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人以无限遐想。B . 第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照片。C . 第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理论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D . 第段首句引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的渺小。(2)阅读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手心”一词在文中指什么?)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列举了许多具体数据,有何作用?)(3)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4)除了黑洞的天体模样,“黑洞”照片还让人们看到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至少两点。 9. (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立新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几个小时后,老屋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父亲从屋内找到一把生了锈的镰刀,将杂草荆棘全都砍倒了,屋前一下开阔了起来。看到满屋子都是灰尘,父亲顾不上歇一歇,又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除尘。我说:“换完瓦,我们就走了,又不住,扫它有何用?”“要扫的,”父亲边扫边说,“老屋是有灵性的,我们扫了,它就知道主人回来过,没忘了它,没不要它,它就会努力的活得更久,在风雨中自我站立得更久。反之,它就会倒塌得很快。其实,老房子跟老人是一样的,需要被在乎,被关注。”扫完屋后,他又在我的帮助下,爬上屋顶,逐一扫去瓦片上的枯枝败叶,拔去瓦楞边的杂草,拿掉冻碎的瓦片,再换上一片片新瓦儿时,每年我都曾目睹过父亲上房换瓦,那时的他,身手敏捷,动作果敢,根本不需要人帮,可现在他老了,动作缓慢而笨拙,而且有些许胆怯状,我不敢去催他,怕他一着急,踩塌了屋梁,摔下来。“至少保一年不漏了!”换完瓦后,父亲高兴地说。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他做这些时,心情异常愉悦,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容光。把对联重新粘牢,将门、锁、桌子、灯泡,仔仔细细都擦了一遍,父亲一件接着一件事做,他将老屋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让其一下子精神多了。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父亲心满意足地跟我踏上了回城之路。路上,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我为自己对老屋曾经的不闻不顾感到羞愧,为自己触摸到了父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醒悟。不禁想起儿时,我总觉得老家藏在深山里,太过偏避和落后;而现在,我开始为它的偏避而倍感庆幸,因为偏僻,没有商人去投资,没有人要拆迁掉我家的老房,没有人切断我父亲浓浓的乡愁。不少生在农村,后来进城里的人,常喜欢唱衰人去屋空的乡村。我想,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比如,常回去看看老屋,像我父亲那般,帮它“梳洗”一番。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09期,有删改)(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3)文章第段写到父亲的梦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要求: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章节,完成下面两题。 (1)上面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情节,正确的一项是( ) A .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 大闹飞云浦B . 大闹飞云浦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C . 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D . 血溅鸳鸯楼 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2)金圣叹评点水浒人物,称“武松,天人也”,却又说施耐庵写武松“尽用极近人之笔”也就是说,他认为武松身上有“神人”的一面,也有“凡人”的一面,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并结合“武松打虎”的完整情节,作简要的分析。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极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走不到半里多路,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道:“啊呀!我今番罢了!”只见那两个大虫,于黑影里直立起来。武松定睛看时,却是两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紧紧拼在身上。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1、4-2、4-3、4-4、4-5、4-6、4-7、4-8、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1、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1、6-2、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7-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1、8-2、8-3、8-4、9-1、9-2、9-3、9-4、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