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

上传人:QQ加14****9609 文档编号:106984 上传时间:2017-07-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系 别: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20* 年 03月 10 日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 大多数马铃薯播种机都是通过勺型输送链对马铃薯种子进行输送和投放。当种植精度只停留在一个 可接受水平的时候这个过程的容量就相当低。主要的限制因素是:输送带的速度以及取薯勺的数量和位置。假设出现种植距离的偏差是因为偏离了统一的种植距离,这主要原因是升运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的构造造成的 . 一个理论的模型被建立来确定均匀安置的马铃薯的原始偏差,这个模型计算出两个连续的马铃薯触地的时间间隔。当谈到模型的结论时,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假设和链条速度有关,另一种假设和马铃薯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这两种假设,特地在实验室安装了一个种植机,同时安装一个高速摄像机来测量两个连续的马铃薯在到达土壤表层时的时间间隔以及马铃薯 的运动方式。 结果显示:( a)输送带的速度越大,播撒的马铃薯越均匀;( b)筛选后的马铃薯形状并不能提高播种精度。 主要的改进措施是减少导种管底部的开放时间,改进取薯杯的设计以及其相对于导种管的位置。这将允许杯带在保持较高的播种精度的同时有较大的速度变化空间。 介绍说明 升运链式马铃薯种植机(图一)是当前运用最广泛的马铃薯种植机。每一个取薯勺装一块种薯从种子箱输送到传送链。这条链向上运动使得种薯离开种子箱到达上链轮, 在这一点上, 马铃薯种块 落在 下一个取薯勺的背面 ,并局限于金属导种 管 内 . 在底部,输送链通过下链 轮获得足够的释放空间使得种薯落入地沟里。 图一,杯带式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1)种子箱;( 2)输送链;( 3)取薯勺;( 4)上链轮;( 5)导种管;( 6) 护种壁 ;( 7)开沟器;( 8)下链轮轮;( 9)释放孔;( 10)地沟。 株距和播种精确度是评 价机械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高精确度将直接导致高产以及马铃薯收获时的统一分级 (et 1996; 2003)。在荷兰的实地测量株距(未发表的数据)变异系数大约为 20%。美国和加拿大早期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玉米和甜菜的精密播种,当变异系数高达 69%(1982; 1983; et 1986)时,其播种就精度特别低。 输送速度和播种精度显示出一种逆相关关系,因此,目前使用的升运链式种植机的每条输 送带上都装备了两排取薯勺而不是一排。双排的取薯勺可以使输送速度加倍而且不必增加输送带的速度。因此在相同的精度上具有更高的性能是可行的。 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造成勺型带式种植机精度低的原因, 并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提出建议,并作设计上的修改 。例如在输送带的速度、取薯杯的形状和数量上。 为了便于理解,建立一个模型去描述马铃薯从进入导种管到触及地面这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过程,因此马铃薯在地沟的运动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列。由于物理因素对农业设备的强烈影响 (1989),通常要将马铃薯的形状考虑进模型中。 两种零假 设被提出来了:( 1)播种精度和输送带速度无关;( 2)播种精度和筛选后的种薯形状(尤其是尺寸)无关。这两种假设都通过了理论模型以及实验室论证的测试。 材料及方法 种材料 几种马铃薯种子如圣特、阿玲达以及麻佛来都已被用于升运链式播种机测试,因为它们 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对于种薯的处理和输送来说,种薯块茎的形状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形状特征在结合尺寸测量的过程中都能被区分出来 ( 2004; et 1995; 1969)。在荷兰,马铃薯的等级主要是由马铃薯 的宽度和高度(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来决定的。种薯在播种机内部的整个输送过程中,其长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形状因子 S 的计算基于已经提到的三种尺寸: 此处 l 是长度, w 是宽度, h 是高度(单位: ,且 1 m 时,这种关系是线性的。 ,测量数据 ; ,数学模型 的数据; ,延长 到 R m, ,of of to at a 00 6, a in in A m, is a in of 5% to of . It of at a 00 to be of of 0% of of is 7. No of by be in on of of in in a of of of of on of of , % 30 35 46 of x, in of of at a . to at an 5 of on of is a of of to of he a a it of a to An to of In is is is of (2). In 3). of it on as at a 00 of of . by (1) as 8, (2) at as or up ms to . of in by 326 175 . of at of a to to be to of of at to to is of of of on A to in a it is to of as as of in is a by of A in a A in a a by of It is to of to do in a bv a 2004) in of 15, 230 H; J (1983) A of of 60, 617 J; ; C (1994). of of a 57, 119989). on of 447 E; ; 996). 73(1), 167C (1982). of of 25, 15041511 ; (2003). s it 3 B; E; D (1986)on 63, 25 J S (1995). of of 38, 949 (1969). of of in 15(5), 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