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69747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2 .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列选材主要考虑因素是密度的是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3 .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C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蝙蝠的“回声”定位4 .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花园里花香扑鼻B草原上奔跑的马群C都市里滚滚的车流D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5 . 关于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微波炉是利用热传导来加热食品的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C超导体没有电阻,所以不适合做电热丝D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6 . 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部手机的质量约是1kgB120W的电冰箱正常工作一天耗电约为3KW.hC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D小明身体的体积约为500cm37 . 下图中,与雾凇的形成原理一致的是A铁丝网上的白霜B草叶上的露珠C屋檐下的冰凌D冰冻的衣服变干8 .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理书在娄底和北京的质量是一样的B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二、填空题9 . 如图所示渔夫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_现象,他看到的是一个_像,要打到鱼必需叉向看到的鱼的_方。10 .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11 . 小明想利用塑料吸管和激光笔来探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他应该分别将塑料吸管_或_,让激光束沿管壁从一端射入,另一端对着地面(或墙壁),观察地面(或墙壁)上是否有亮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_传播的.12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通过公式_求出平均速度。13 . 阅读材料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变曲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人的近点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人眼能看到的像是_的_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_;(2)正常眼睛观察最近距离为_,最佳距离为_.14 . 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_物质的密度较大;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_体积较大15 . 如图所示,2013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反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反射升空这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在卫星和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将_,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的16 . 某瓶氧气的密度是,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容积是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将煤油倒去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17 . 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不同18 .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经过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19 . 光在_中的速度最快,是_km/s。20 . 近年来,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重视,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的天然气,页岩气经压缩、冷却,可以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此过程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实验题21 .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cm;(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_;_;(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_cm和_cm处。22 . 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把一粒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g;A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cm3;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4g(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kg/m3(3)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实验法23 . 下面是小明同学所在的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情况(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2)除了图C(装置)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3)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D所示,其读数为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或_(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片,是为了_(5)水沸腾时,看到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_,_,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6)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填“吸”或“放”)热实验中你一定还有其它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24 .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甲实验中,人在蜡烛A的同侧看到烛焰的像是光的_(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形成的。(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_。(3)如乙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填像的性质),可以判断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_(选填“大于”或“小于”)15cm,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若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在光屏上将_(选填“会”或“不会”)成一个完整的像。(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逐渐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四、计算题25 . 轿车从某地往扬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03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33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多长时间?26 . 小华做了如下四步实验(水=1.0103kg/m3),如图所示,请计算m1=0.1kgm2=0.4kgm3=0.8kgm4=1.0kg(1)瓶的容积;(2)金属球的质量;(3)金属球的密度?27 . 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890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990g(1)求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重力为9.7N,求注入液体的密度(铜的密度为8.9103kg/m3)五、作图题28 .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29 . 如图,已知入射光线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30 . 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六、简答题31 . 有一副眼镜,如何知道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是凸透镜,那又如何测量出它的焦距?(请写出一种方法即可)(1)_;(2)_32 . 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若实验时不小心被沸水烫伤;水蒸气烫伤,_(填“ ”或“”)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二、填空题1、2、3、4、5、6、7、8、9、10、11、12、三、实验题1、2、3、4、四、计算题1、2、3、五、作图题1、2、3、六、简答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