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2章第1讲 物质的分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10692972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2章第1讲 物质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2章第1讲 物质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大量的N2和O2和少量的Ar、CO2和H2O等。(2)常见的酸有盐酸、H2SO4、HNO3、H2CO3和CH3COOH等,碱有NaOH、Ca(OH)2、Cu(OH)2和NH3H2O等。(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4)常见的钠盐有NaCl、Na2CO3、NaHCO3和Na2SO4,铜盐有CuSO45H2O、CuCl2和Cu2(OH)2CO3,铵盐有NH4Cl、(NH4)2SO4、NH4NO3和NH4HCO3。(5)初中学到的金属氧化物有MgO、CaO、Fe2O3、Al2O3和CuO,非金属氧化物有CO2、CO、SO2、NO和P2O5。一、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举例: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2)举例:物质二、分类法的应用1可以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aO2=2CaO,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CO2CO2,CO2H2OH2CO3,H2CO3Ca(OH)2=CaCO32H2O。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对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1利用交叉分类法,将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1)A.(2)B.(3)C.(4)D.答案:(1)A、C(2)A、D(3)B、C(4)B、D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后的横线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纯净物答案:CuO2CO2H2SO4Ba(OH)2KNO3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3)Na2CO3含有氧元素,其属于氧化物()(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5)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的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1)(2)(3)(4)(5)4在下表的空格中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名称硫酸氢氧化钡铁化学式MgOFeCl3物质类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1)硫酸和氢氧化钡:_ _。(2)硫酸和铁:_ _。答案:氧化镁氯化铁H2SO4Ba(OH)2Fe酸氧化物碱盐单质(1)H2SO4Ba(OH)2=BaSO42H2O复分解反应(2)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是纯净物B氮气和液氮混合后仍为纯净物C金刚石和石墨燃烧后产物都是CO2,因此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D根据组成元素,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质,氧化物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解析高锰酸钾(KMnO4)完全分解,生成MnO2、K2MnO4和O2,其中MnO2和K2MnO4为固体,是混合物,A项错误;氮气和液氮只是状态的不同,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N2,B项正确;金刚石、石墨均是由同一种元素碳构成的物质,虽然二者的产物均为CO2,但由于它们本身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它们并不是同一种物质,C项错误;根据化学性质,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根据元素组成,氧化物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D项正好说反,所以D项错误。答案B(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O2、O3均是纯净物,而O2和O3混合后就是混合物。(2)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仍是纯净物,因为二者仅是状态不同,但组成相同,都是H2O,是同一种物质。(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并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就不是酸性氧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1金属的化学通性2氧化物的通性3酸的通性4碱的通性5盐的通性例2右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置换反应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BaCl2K2CO3HClKOHCO2COCuOCDFeCuCl2ZnHCl解析A项:H2SO4和Na2SO4、Na2SO4和NaOH、NaOH和NaCl不反应;B项,BaCl2和KOH不反应;D项,Cu与HCl不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Cl2。答案C(1)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一般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位置在后面的金属。(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或碱发生反应,如CO;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uO、Fe2O3不与水反应。1(对应考点一)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解析:A项属于酸式盐,B项为碱式盐、铜盐,C项不属于碳酸盐。答案:D2(对应考点一)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小苏打食盐水石灰水NaOH液态氧KClO3A碱B纯净物C盐 D混合物解析:为纯净物,属盐类;为混合物;为混合物;为纯净物,属碱类;为纯净物,属单质;为纯净物,属盐类,故分类正确的为C项。答案:C3(对应考点二)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H)2CNaNO3NaCl DFeSO4CuSO4解析:Na2CO3与Ba(OH)2、Ca(OH)2等反应可一步生成NaOH。答案:A4(对应考点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解析: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CO2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CO2与C能够发生化合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答案:B5(实验题)请按图所示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完后对试剂及实验现象归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_。_。_。_。(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_。_。_。_。解析:上述8个实验所涉及到的物质类别分别为:稀硫酸和稀盐酸代表酸类;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和氧化铜代表金属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铁、铜、镁、锌代表金属;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BaCl2代表盐。所以这8个实验就是验证酸的三种化学通性。它们的反应情况分别是:酸与金属的反应答案:(1)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跟某些盐反应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酸并不是跟所有金属都反应(2)盐酸可用于除铁锈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BaCl2溶液可用于检验SO的存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合理即可)(1)分类的常见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解析:碳酸钠是一种盐,如果依照阳离子分类,碳酸钠属于钠盐,如果从阴离子角度分类,碳酸钠又属于碳酸盐。答案:A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但同素异形体之间形成的物质虽含有同一种元素,但分属不同的分子,是混合物;化合物必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形成的纯净物。答案:D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A3Fe2O2Fe3O4BCCO22COCNH4HCO3NH3H2OCO2DNa2CO3CO2H2O=2NaHCO3解析:A、B、D三个反应是化合反应,C是分解反应。答案:C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CO3、Cu(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解析:A中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B中纯碱属于盐类;C中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中,Ba(OH)2Na2CO3=BaCO32NaOH,对溶液过滤可得NaOH溶液。答案:B5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解析:A: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B:Ca(OH)2CuCl2=CaCl2Cu(OH)2(复分解反应);C: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D: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9分)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纯净物化合物酸碱盐(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填字母)。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图中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属于树状分类法。(2)题干中的六种元素可以形成H2SO4、HNO3、H2S等酸;可以形成KOH、Ca(OH)2、NH3H2O等碱;可以形成Ca(NO3)2、KNO3、K2SO4、CaSO4、NH4NO3等盐;可以形成的氧化物有H2O、SO2、NO、NO2、K2O、CaO等。(3)能够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如CaO2HNO3=Ca(NO3)2H2O。答案:(1)B(2)H2SO4KOHKNO3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K2OH2SO4=K2SO4H2O7(13分)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溶液、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和:_;和:_;和:_;和:_。解析:该题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分类的应用。据单质能和酸发生化学反应,推知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稀H2SO4,即为稀H2SO4,则氧化物应为金属氧化物CaO,则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即CO2,属于盐且其溶液既能与H2SO4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应为Na2CO3。答案:(1)FeH2SO4CO2CaONa2CO3(2)FeH2SO4=FeSO4H2CaOH2SO4=CaSO4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CO2CaO=CaCO38(8分)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含碘量2040 mg/kg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HIO3碘酸钠KOHI2O5NaCl五种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填序号)。(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_。解析:(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其中KIO3属于盐,故属于盐的有、。(2)KIO3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KIO3受热易分解。答案:(1)化合物、(2)能易分解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2)食盐水、黄河水、稀硫酸、石灰乳、牛奶、碘酒。属于溶液的有,属于浊液的有,属于悬浊液的有。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2组成3分类(1)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9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制备以Fe(OH)3胶体为例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2性质1将下列分散系与所属类别连接起来。分散系类别(1)食盐水A浊液(2)泥水 B溶液(3)豆浆 C胶体答案:(1)1B,(2)A,(3)C2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分散系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析: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答案:D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溶液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2)烟、雾、云都是气溶胶()(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4)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正电()(5)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这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答案:(1)(2)(3)(4)(5)4双选题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C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D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布朗运动分析: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都是液体;胶体通常不易沉淀,是一种介稳体系;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使光发生散射形成的;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而产生排斥作用。答案:BC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100 nm100 nm分散质粒子结构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液滴特点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稳定性稳定介稳定不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泥水、石灰乳牛奶、油漆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CFe(OH)3胶体带正电荷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 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性质,A项错误;半透膜能允许直径在1 nm以下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 nm以上的胶体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B项正确;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C项错误;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若是纯净物,则不属于胶体,D项错误。答案B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性质定义应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区别溶液和胶体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地作无秩序地运动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在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喷雾剂的生产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以及微细的固体颗粒物;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等胶体的聚沉在胶体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使胶体粒子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制豆腐和果冻等,明矾净水等例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解析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答案B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与溶液的区别。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蔗糖,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答案:D2(对应考点一、二)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胶体属于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BC3(对应考点二)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解析: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丁达尔现象;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是胶体的聚沉;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形成沙洲与胶体的凝聚有关。答案:C4(对应考点二)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解析: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故可长时间保存。答案:C5(实验题)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填“正”或“负”)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解析: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会生成沉淀;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带有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答案:(1)丙 (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3)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3)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4)区分胶体和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解析:A项得到NaCl水溶液;B项泥水为悬浊液;C项为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二者互溶);D项为蔗糖溶液,故选B。答案:B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解析: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因此分散质粒子大小才是胶体与溶液最本质的区别。答案:A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解析: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A错;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B错;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利用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实验方法,C错。答案:D4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uSO4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效应。答案:D5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 nm,1 nm109 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纳米级粒子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该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C该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质粒子能发生布朗运动解析:将纳米级粒子物质分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能发生布朗运动,但其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8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A过滤B聚沉C凝胶D布朗运动E电泳F丁达尔效应(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解析:(1)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答案:(1)E(2)F(3)B(4)F7(14分)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AgNO3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B_,C_。(2)写出A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将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生成了难溶的Fe(OH)3红褐色沉淀,故它属于悬浊液;将FeCl3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生成了AgCl沉淀,它属于悬浊液;将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可形成胶体。答案:(1)悬浊液悬浊液胶体(2)FeCl33NaOH=Fe(OH)33NaCl(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8(8分)(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解析:(1)纳米材料微粒粒度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1 nm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能发生丁达尔效应。(2)虽然外观相同的水溶液和胶体有很多性质差异,但用于区别二者最简便可靠的特征性质还是丁达尔效应。钠离子和氯离子可透过半透膜,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答案:(1)B(2)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有白色沉淀产生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