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672560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用两段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a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B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C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已结束D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2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避开城市等人口稠密区即可C电解水时,应向水中加入硫酸钠,以增强其导电性D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蒸馏水3 . 下列碳及其化合物中,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裁切玻璃B石墨能导电,所以可用作电极C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作消毒剂D干冰易升华,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4 .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X的化学式H2BX的化学式为H2O2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D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5 . 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OHBBa2+CH+DAg+6 . 分类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石灰、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均属于氧化物B熟石灰、纯碱、烧碱都属于碱C甲烷、乙醇、蔗糖均属于有机化合物D金刚石、石墨、C60均属于单质7 .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增大压强8 . 下列是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黄梅戏B徽州石头雕刻C界首彩陶烧制D凤阳花鼓灯9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开窗通风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C用纸引燃木柴,说明纸的着火点低于木柴DC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10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11 .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构成的化合物是MgCl2Bb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bcd均表示离子Dab属于同种元素12 . 下列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A纯碱 NaOHB小苏打 NaHCO3C大理石 CaCO3D干冰 CO213 . 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浸泡除去B汽车修理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C做完碘升华实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D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纯碱的清洁剂擦洗14 .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B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可以防止生锈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15 .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B酒精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C镁 + 氧气 氧化镁D碳酸 水 + 二氧化碳16 . 如图是甲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B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二、填空题17 . 用微观角度解释一下问题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极大,原因是_。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区别_。18 .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硫在空气中燃烧_;(2)实验室电解水_。三、实验题19 .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仪器a的名称是_。在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将胶皮管和玻璃管连接在一起的操作是先把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名称是_,选择的装置是_(填字母)。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_,压强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冒出。若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_装置(填字母),该装置中的药品名称是_。四、简答题20 . 小军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制取CO2的实验探究,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1)用胶头滴管滴入足量稀盐酸,此时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从装置B的右端可观察到管内红墨水液面最终升至M处。若用同一装置,只将块状碳酸钙改用成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滴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稀盐酸,重复上次试验,发现B装置右端红墨水液面比上次上升的更快,最终也停留在M处,根据装置B的实验现象,你从中得到的结论(写两条)是: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_(3)将装置B的管内红墨水改为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1 . 图1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可燃物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实验最后打开弹簧夹,(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A 木炭B 铁丝C 红磷D 蜡烛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为_(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4)图2是对图1实验的改进,请指出其中一个优点_放大镜对太阳光有_作用。22 . 水在生活、生产中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高铁酸钾(K2FeO4)能用作絮凝剂。(1)制备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则X的化学式为_,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选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欲证明一瓶无色透明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_)A 1.01105 Pa时沸点为100 B 测得其pH7C 电解时得到H2与O2的体积比为21.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其中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中的_(选填“甲”“乙”或“丙”)。(2)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3)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五、科学探究题23 .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1)实验l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色;(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该反应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_。(实验和结论):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取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和_猜想3成立(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澄清石灰水换成_溶液。六、计算题24 .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1)“Vc”中含有_种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当“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服用_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g25 .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计算48克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是多少?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填空题1、2、三、实验题1、四、简答题1、2、3、五、科学探究题1、六、计算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