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620267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2 . 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中,错误的叙述是( )A“鉴定淀粉的存在”用碘液B“唾液与清水、温度、是否搅拌”都是实验变量C淀粉主要在人体小肠中消化,但在口腔中开始消化D实验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够把淀粉消化成葡萄糖3 . 与心脏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A肺静脉B上、下腔静脉C主动脉D肺动脉4 . 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作血常规化验,医生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炎症时,是根据的数据高于正常值来作出判断的(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D红细胞和血浆5 . 如图表示的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c可以表示二氧化碳B图示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C4内流动是动脉血,5内流动是静脉血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6 . 人的身体各部分能协调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描述不正确的是A酒后驾车容易发生重大车祸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的协调准确性下降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C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D人的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鼓膜和晶状体7 . 某人通过检测,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你认为该人最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B肾小管C膀胱D肾小囊8 . 培养细菌、真菌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接种恒温培养高温灭菌冷却配制培养基B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C高温灭菌冷却接种配制培养基恒温培养D恒温培养高温灭菌冷却配制培养基接种9 .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农田秸秆焚烧处理少开空调、少吹风扇电脑每天开机后尽量不要关,节约时间并减少对电脑的损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预防疾病ABCD10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求的是( )A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B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C饭后应加强体育运动,以助消化D食物多样化,不挑食11 . 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的一种血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三种都有可能12 . 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光线进人眼球的途径为:角膜玻璃体晶状体B因瞳孔大小可以调节,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D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13 . 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是( )A杨中健B裴文中C贾兰坡D达尔文14 . 冬小麦如果播种太晚,往往当年不出苗,第二年开春后才出苗,农民把这种现象叫做“土里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A空气B养料C水分D适宜的温度15 . 能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内D前庭二、综合题16 . 如图表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请回答:(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甲_;乙_;丙_,这三种物质在D处最终被分解则D代表的器官是_。(2)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基本无消化作用的是_。食物的消化开始于_,完成于_。三、资料分析题17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过程如图1所示: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同时,兴奋还沿着脊髓中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依次到达脑中各级排尿中枢,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做好准备后,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向下传导,控制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再由盆神经传出,最终尿液排出体外。脊髓损伤常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医学难题。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教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为解决该医学难题作出重大贡献。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完整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术后 8-10 个月,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发膀胱排尿。 人工反射弧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图2中处所示的神经元从缝合点开始重新再生出轴突,并沿着处所示传出神经生长到膀胱,这大约需要 8-10个月的时间。 (1)图1中,盆神经主要负责膀胱与脊髓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_系统。各级排尿中枢分别位于_内。(2)“尿意”是在_产生的。脊髓损伤的病人_(能/不能)感觉到尿意,这是因为_。(3)观察图2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_(填字母),神经中枢位于_(填字母)。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属于_(条件/非条件)反射。18 . 请根据资料回答:资料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最终成功地从牛身上获得胚胎干细胞,来自牛胚胎的干细胞可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资料2: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在紧要关头拔毛变猴。如今,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培育大致过程如图所示。(1)请描述克隆猴的结构层次_(2)资料1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观点是_(3)皮肤、肌肉、骨中主要是结缔组织构成的是_(4)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_,说明_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19 . 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均会引发病情。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的10%,患者身体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若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人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患病概率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过多的米、面、糖),且缺乏运动,胰岛素虽然不断的过量分泌,但细胞对它敏感性下降,产生抵抗,所以相对于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显得相对不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的90%,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1)正常人胰岛中的胰岛细胞能够分泌适量的胰岛素,促进人体细胞吸收和利用_,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2)身体能分泌但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的是_型糖尿病;这种病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偏高,原尿在流经下图中的 _时,其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中,因而形成糖尿。此过程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3)目前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注射的胰岛素会被_(选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4)糖尿病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研究人员通过细胞改造,制造出了人工胰岛细胞,并将人工胰岛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后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移植人工胰岛细胞对小鼠糖尿病_(选填“有”或“无”)一定的疗效,判断依据是_,而且与移植胰岛细胞的效果相似。在本实验中,1、2、3组实验中使用的小鼠除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等与4组小鼠保持一致以外,还必须是_的小鼠。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2014年1月8日苏州城市商报报道: 去年全年我市共有152天出现雾霾天气。其中,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分别出现区域性持续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人体健康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材料二: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研究表明,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20 . 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气管、支气管、肺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气管、支气管21 . 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A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B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C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22 .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来实现的。A呼吸作用呼吸运动B呼吸运动呼吸作用C扩散作用呼吸运动D呼吸运动扩散作用23 . 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去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会发现他的A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B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C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D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24 . 为减少雾霾天气,苏州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措施中,与控制雾霾天气无关的是A增加绿化面积B禁止焚烧秸秆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综合题1、三、资料分析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