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84490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老师观察到有如下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C取用石灰石D验满2 .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成功连续8天稳定开采可燃冰(普遍认为其化学式为CH48H2O), 这将点燃新能源时代的曙光。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体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不是化石燃料B可燃冰是比煤、石油污染更严重的燃料C可燃冰形成条件:高压、低温D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若泄漏,不会造成温室效应3 . 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如图所示,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片是一种单质B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C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4 .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1.2g碳与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4g二氧化碳B将8g铝片研磨成铝粉,质量也是8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空气(敞口)中完全燃烧,残留固体物质量一定大于镁条质量D铁和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增加,溶液质量一定减少5 . 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 LiMnO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 . 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取样,分别加入少量MnO2,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B除去黑色粉末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在氢气流中高温灼烧C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先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一定量稀HCl与Na2CO3粉末反应,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7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原子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故质子数相等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8 . 某固体Fe、CuO和C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取适量样品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已知:CuO+H2SO4=CuSO4+H2O)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CuOB向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原混合粉末中一定含有CuOC取干燥的滤渣在空气中灼烧,若滤渣质量增加,说明原黑色固体中含有CD向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若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则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Fe9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10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可判断该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22325反应后质量/g待定20012AC=A+B+DBB+C+D=ACA=B+C+DDB+D=A+C11 . 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手指上的物质通过某种反应可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 )ACOBCuOCCH4DH2CO312 . 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C“”分子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个数比为2:113 . 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B氦气用作火箭燃料C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D稀硫酸用作除铁锈14 .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AABBCCDD15 . 目前,许多烧烤店采用机制炭作燃料,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不用时炭灰可盖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机制炭的着火点比固体酒精高B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C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机制炭燃烧的更旺二、填空题16 .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示意图如下:(1)第步操作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第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第步反应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的质量比为_;(4)从“绿色”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的优点_。17 . 今年5月,我国发射了高分5号卫星,对O2、SO2、CO2等进行监测,在环境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O3能吸收紫外线。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是_。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SO2中S元素化合价是_,S、O原子个数比是_;SO2的摩尔质量为_g/mol;1mol SO2中约含_个S原子。大气中的CO2使地球保持温暖。将过多CO2转化为甲醇(CH3OH)等燃料的过程属于_(选填“物理”、“化学”)变化;CH3OH由_种元素组成。18 . 亮亮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打气筒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_,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了 需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_。三、实验题19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改进后维续实验,将收集的氧气直接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统的。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序号)(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该装置与E装置组合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A 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 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C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D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4)常温常压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领域。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填序号,下同),则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_(填“a”或“b”)端导入。20 .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A中低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_根据上述原理写出在实际应用一例_(2)B中 a处白磷燃烧而c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_(3)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C实验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而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四、推断题21 . 小吴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观察到固体只有少量为红色,黑色成分含量较多,于是决定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操作流程及现象如下:(1)该学习小组由上述实验及现象得出固体成分含铜、木炭和氧化铜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步骤包括溶解和_两步操作。(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5)蓝色溶液E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五、科学探究题22 . 实验室常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CH3COONa)和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实验室现有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_。(2)实验室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该选择_,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或D装置,由此判断甲烷具有的性质是_。(3)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制取完甲烷后,对甲烷燃烧的产物比较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为蓝色。作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和水;猜想二:一氧化碳和水;猜想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设计实验经过老师指导,同学们设计了图2装置探究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实验分析F中观察到_,说明燃烧产物中有水;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_;I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J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交流讨论H装置的作用是_。实验时I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填空题1、2、3、三、实验题1、2、四、推断题1、五、科学探究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