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78519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甲、乙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42 .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水等物质发生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原因之一是它们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元素D都含有氧气分子3 .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B厨房天然气不慎泄露,可在室内拨打119请求救援C用嘴吹灭蜡烛主要原因是是移除了可燃物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火灾4 .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纷飞B夏天,槐树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5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正确的说法是A生成物中的元素都是化合态B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此反应为化合反应D反应物可能都是氧化物6 .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7 .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丁的化学式为N2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8 . 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钠在一定条件制得金刚石,其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X+2C(金刚石),则X的化学式为( )ANa2O2BNa2CO3CNa2ODNa4C2O69 . 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节约用水用电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10 . 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胡玉美酿酱B亳州古井造酒C铜陵铜矿炼铜D沿江霓虹灯光闪烁11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D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12 . 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4,则此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13 .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面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D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14 . 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化学沉降(用明矾) 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自然沉降 加热煮沸ABCD15 . 下列实验操作无错误的是A验证NaOH溶于水的放热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C稀释浓硫酸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6 . 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ABCD17 . 关于水的组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证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电解水只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是无色无味澄清的液体,说明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从水的化学式是,可以读出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8 . 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分类来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19 . 下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D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20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难溶于水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铁是银白色的D汽油易挥发二、填空题21 . 为除去某KCl溶液中的MgCl2、CaCl2及Na2SO4杂质,可进行下列操作: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加过量K2CO3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KOH溶液。则该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用序号表示,每个操作限用一次),上述操作中加入过量K2CO3溶液的目的是_。三、简答题22 .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氮气(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烧杯中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3)写出A处和C处变化的符号表达式:A处_,C处_。四、科学探究题23 . 实验课上,某小组的同学用块状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块状生石灰样品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一。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块状生石灰样品已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4种猜想。猜想1: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猜想2:氧化钙和碳酸钙:猜想3:_;猜想4: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结论猜想3不成立。(2)滤渣B中一定含有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过程中生成该物质的反应_。结论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猜想1不成立。(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反思与评价(4)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注意:答对15题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不超过60分实验验证二:为了进一步确定块状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及质量,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加热至580C、碳酸钙加热至825C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5)装置E的作用是_。控温电加热器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18.0g和22.0g,将装置B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36. 0g.求原块状生石灰固体样品中各成分为_,各物质的质量_。五、计算题24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每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次数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2016.254012.5060805.00100请细心观察表格和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第_次实验表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反应完毕。(2)表格中_,_。(3)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4)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25 . 某校八年级综合实践小组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题1、三、简答题1、四、科学探究题1、五、计算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