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策略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574676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策略 姓名 黄雪琴 学校 仪陇县立山镇小学校 电话 1320823278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 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 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 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阅读是心灵交流的过程 是人 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 健全学生的心灵 人格有着重 要作用 喜欢阅读 学会阅读 终生阅读 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 素质 可见 学生的阅读是何等重要 因而阅读教学在教学中也万万不可 忽视 它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 教学目标 当今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 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至于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 和策略也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虽然如此 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也 深深的感觉到语文教学还是应有它固有的方法 技巧和策略 在教学中应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 法和策略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 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 让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更符合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呢 诗云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笔者在此就抛砖引玉吧 诚望同行斧正 第一 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阅读教学成功的 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并非仅仅从 责任感产生 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 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 好之 乐之 方 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方能以学为乐 欲罢不能 学生 只有对语文课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 务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 见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 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阅读教学也同样摆脱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阅 读兴趣方法很多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归纳了以下一些方法 1 刺激学生的阅读好奇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人都有需要 有了需要才会产生 动机和行为 因而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就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必需 刺激他 们对阅读的好奇心 从而转化为浓厚的兴趣 让学习语文变成学生的高层 次需要 这样 学生就有了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于是 学生的求知欲就强 烈 学习兴趣就浓厚 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 在教学中巧妙地预 设疑问 借助多媒体 表演读 赛读 此外 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如 指名读 分小组读 分角色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轻声读 自由读 默读 还可以引读 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 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急 于探知其中的奥秘 2 让老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 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加里宁曾经说过 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 的事情 在教学中 教师面带笑容 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 那悦耳动听的 嗓音 抑扬顿挫的语调 绘声绘色的话语 逼真传神的动作 能不激起学 生求知的情感 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 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 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 或高亢或沉缓 或激越或悲伤 把作者创作时的全 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恰到好处的音量 充沛浓郁的氛围 笼罩心头的情 感 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 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 学生会更快地 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 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在意境中体验到 真正的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夯实阅读教学的基础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 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老师的亲近 会迁移到老师所教 的这门学科上来 信心十足 学好这门功课 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相 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喜欢这位老师 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 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相互信任 尊重 帮助 团结 友爱 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乐 其道 4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适应学生多变的性格和学习特点 在众多学生组成的班级教学中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学习特点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适应老师 教材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且我们老 师更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途径和手段来适应学生 在教学中 我 们可以采用幽默 图表 实验 音乐 电教媒体 寓言 典故 诗话 词 话等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课堂教育法 寓教于乐法 社会实践法 榜样激 励法 启发疏导法 生活指导法 形象熏陶法 文化涵育法 自我教育法 等等多种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 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师生共同独立自由阅读 做到潜心细读体验 这是阅读教学成 功的基础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 叶圣陶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也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 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这 一步旨在感悟作者写作之情景和作文之真实意图 从而让阅读者触摸语言 感受形象 体验情感 师生都要 钻进去 潜心会文本 披文以入情 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去阅读文本 让自己 读进去 读出来 形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的情境交融之态势 还读书之本性 步入原 生态读书之胜境 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相通 情感上的交融 思想上的共 鸣 这样才会对阅读产生浓浓的情 深深的意 第三 师生共同展示阅读 共同交流阅读的感受 激发阅读的冲动 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对阅读产生情趣 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提升自己的 高尚情操 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 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 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 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 流利而又声 情并茂 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 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 并真诚的说 你读的太好了 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篇课文上 我 不如你 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 话音未落 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 以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 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 评价的于老师 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 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老师与孩子共同享受阅读 品味阅读 这样 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 趣 其间 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 对话 孩子会感到格 外真切 有道是 佳作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这种 课文共欣赏 师生一 起读 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 这样读者才可能真的 沉 入文中 心 静于阅读 心醉于阅读 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享受到语文 的欣慰 以此提升自己的高尚情操 这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曾说 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是语文教学 悬着 的 明 晰目标 凡是好态度和好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 惯 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一辈子受用不尽 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强调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要有 1 学生自觉主动阅读的 习惯 2 遇到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语主动利用工具书 3 默读 有声读 慢读 快读 唱读 角色读等各种朗读习惯 4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习惯 5 书 要细读 精度 反复读 书读百篇 其义自现 的习惯 6 勤问 勤思 真正做到眼到 口到 心到 培养好习惯 光提要求和讲解无济于 事 还要多督促 勤检查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可以说就是培养语文学习 习惯的过程 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 各种语文学习习惯一经养成 语 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第五 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 是阅读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 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 吕叔湘先生也说 回 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 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 我们当老师的在注重指导学生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 更应大胆 指导学生课外的广泛阅读 真所谓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让学生真正能博闻强识 博览群书 在书山中无畏地攀登 在学海中尽情 地遨游 宝剑锋从磨利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 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体验 感悟和思考 充分发挥课内与课外 阅读相结合的作用 只有不断地思考 学习 总结 实践 尝试改进阅读 教学的方法 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 有方法 循序渐进的训练 才能让学 生真正积累语言 感悟内化语言 迁移运用语言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 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真正扎实有效 从而获得阅 读教学的成功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