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71315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20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受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提出过各种人本主义教育学说。综合中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这样概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近几十年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通过在中小学和大学进行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人本主义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培养“丰满的人性”、“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观点为:(1)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由于人的经验和个人体验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和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发展得更像他们自己,而不是相互类似。(2)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以往由专家精心设计,注重教材思想结构的分解课程,无视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致使知识支离破碎,让人难以整体把握。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课程的“统合”观:一是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二是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三是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统合”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关心知识的内容而非形式,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 (3)师生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实质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权威、管理者和控制者、组织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不成熟的群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但学生又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他们在人格上、地位上,与老师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所以,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全新师生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他或她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不是握有知识的权威,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正如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4)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教学,轻视集体教学,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应尽可能采用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总之,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从“人的本性”出发,要求教育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人的尊严,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