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版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提升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数目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B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D空气中的氧气的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4 . “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田间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的肥力B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5 .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氢气之前,必先检验氢气的纯度B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6 .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7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釜底抽薪:撤离可燃物,没有可燃物,燃烧停止C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黄金的熔点高,不易熔化D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8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C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9 .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B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D钻木取火:提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 .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1 . 区分实验室中的下列物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鉴别的物质方法A二氧化锰和木炭观察颜色B二氧化碳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看是否复燃C氮气和氧气看是否溶于水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AABBCCDD12 . 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B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大力开发新能源,合理使用化石燃料13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秸秆粉碎,获得肥料B共享单车,节能减排C油锅着火,加水浇灭D煤气泄漏,关阀开窗14 . 从下列对比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15 . 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A过滤B点燃酒精灯C倾倒液体D闻气味16 .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利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打造大型客机C919C用液体氢气、氧气发射火箭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17 .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 )A“三”的小结B环境保护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三大化石燃料:氢气、石油、煤滥用施用化肥和农药重复使用热固性塑料制品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C数字含义D物质俗名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SO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干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金属汞俗名水银AABBCCDD二、填空题18 . 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小明根据所学内容,红磷、白磷、木炭、镁条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哪种物质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探究问题)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查阅资料)红磷、白磷对比情况红磷白磷状态暗红色固体蜡状固体有毒燃烧温度240C40C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2、CO2等(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几种物质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可行性。(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如图所示,将足量红磷放到燃烧匙中,点燃红磷,进行实验_空气中氧气约占_化学方程式_(2)若将实验药品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3)若将实验药品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根据资料信息,小明知道镁条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进而影响反应结果。镁条与氮气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Mg3N2)和碳,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9 . “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2)使用下列烧烤炉既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又节约能源的是_。A 燃煤烧烤炉B 木炭烧烤炉C 太阳能烧烤炉20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可加热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3)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4)常温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不与空气和水发生反应实验室收集乙烯时,应选择的装置是21 . 食品常常因与_反应而腐败变质,食品保鲜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的腐败。(1)小明发现薯片袋内是用充填保护气体来防腐。袋内气体可能是氮气或二氧化碳,他们用_证明了该保护气是二氧化碳。(2)小红在食用盒装月饼时,发现用于保鲜的小纸袋中盛放着一种黑色粉末,经实验验证这包粉末主要成分为铁粉,放置几天后,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了红棕色,这是因为铁粉吸收了空气中的_,生成的红棕色物质主要成分是_。22 . 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_;23 . 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_(填序号)A温室效应B酸雨C白色污染D臭氧层空洞(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_24 .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金牌中的金是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酒香不怕子深”,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3)现有下列六种物质汽水氧气二氧化碳冰铜丝氯化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_(填序号)三、实验题25 . 下图是实验室一些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1)和熟石灰(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则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NH4C1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6 .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2)以A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氢气,加入药品之前要_;若用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选填字母“m”或“n”)端通入。(4)图C是实验室常用实验装置。a. 可用于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药品应为大理石和_(填写名称)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与B相比,C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b. 可用于验证燃烧条件:在多孔铜隔板上面放置一小块白磷。打开活塞,向试管内注入50的温水并浸没白磷(白磷着火点约40),此时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若用注射器连接b导管口,_(填操作),当观察到_,白磷开始燃烧。27 .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考虑下列问题:(一)依据原理,确定制取方案(1)实验室制取O2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下列反应均有CO2生成: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煅烧石灰石。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方法不选择的理由是_;不选择的理由是_。(二)选择合理的制取装置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3)仪器a的名称是_(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写出一种组合,填序号)。(5)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你从A、B、C中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选择的理由是_。(三)检验、净化和除杂(6)经检验,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混有HCl气体,写出一种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HCl的试剂_。28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1)装置A中标号的仪器名称为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欲制取3.2g氧气,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_克;(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F)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灭,则CO2已收集满。29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分别设计了以下三种装置,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观察到的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下表是图I实验中记录的数据:集气瓶的容积(mL)实验开始时量筒内水体积(mL)实验结束时量筒内水体积(mL) 150 80 57.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按图实验,实验前量筒内装水80mL(足量),你认为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_(填序号)。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E实验开始时,俯视量筒读数,实验后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2)乙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注射器活塞反应前停留在55mL刻度处,导管容积忽略不计(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烧杯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该反应引燃白磷,说明该反应_(填“吸热”或“放热”)。图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_(填序号)移动。A向右 B向左 C先向左再向右 D先向右再向左若白磷的量充足,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mL刻度处。(3)对比图和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填序号)。A图和图都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B图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C图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准确(4)丙小组利用如图III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两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实验前,关闭K1、K3,打开K2,向右管中加水,若_(填现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左管燃烧匙装有足量的白磷,右管盛水。I.光照引燃白磷;II.待白磷熄灭,_,打开K2,右管液面下降,原因是_,至液面不再下降,右管液面高度为h1。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用h0、h1表示)。30 .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2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反思与评价)(3)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_。(4)小雅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5)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小实进行了上述实验。实验小结时,小实同学认为还可以用冷却后的a试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的操作是_最终发现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31 .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_。若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_。32 . 下列装置可制取有关气体,请回答(1)仪器a、b的名称是:a_;b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4)如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内推时,若看到_,说明气密性良好。四、简答题33 . 已知下面实验事实: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以上事实证明了_,请再简述三个能说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或生活实例:(1)_;(2)_;(3)_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填空题1、2、3、4、5、6、7、三、实验题1、2、3、4、5、6、7、8、四、简答题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