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二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569229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 教师与学生 要求 1 了解教师的作用 2 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的师生 关系 3 掌握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 教师 1 教师的作用 1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 启后的桥梁作用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 领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 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和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连续性 广延性 长期性 间接性 主休 性 示范性 3 教师的素养 1 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集体协作的精神 严格 要求自己 为人师表 2 知识素养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 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包括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各科教 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3 能力素养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 我调控能力 二 学生 1 特点 1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客体 依据 表现 2 学生是自欺欺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依据 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 独立性 创造性 3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 发展阶段 1 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 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婴儿期 又称先学前期 相当于托儿所阶段 出生至三岁 幼 儿期 又称学前期 相当于幼儿园阶段 三岁至五六岁 童年期 又称学龄初期 相当于小学阶段 五六岁至十一二岁 少年期 又称学龄中期 相当于初中阶段 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 青年 初期 又称学龄晚期 相当于高中阶段 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三 师生关系 1 师生关系的意义 2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 尊师爱生 2 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 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德育理论与实践 要求 1 识记德育 德育过程 各种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内容 2 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的主要内容 3 能运用德育过程规律 德育原则 解释 说明有关德育实践的具 体问题 一 德育的概述 1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思想教育 政治教 育 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2 德育的重要意义 1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是培养社会 主义新人的条件 3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 保证 3 德育的任务 1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 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二 德育的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自学纪律教育 6 民主和法制教育 7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 道德教育 三 德育过程 1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 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2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3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 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 德育原则 1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 知行统一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 基本涵义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德育的途径 1 教学 2 社会实践活动 3 课外 校外活动 4 共青团 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 校会 班会 周会 晨会 时事政策学习 6 班主任工作 2 德育的方法 1 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 榜样示范 实际锻炼 陶冶教育 指导自我教育 品德 评价 2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须依时间 地点 条件而定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对象的年龄特 点和个性差异 3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 创办业余党校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 建立德育基地 教学理论与实践 要求 1 识记教学 课程 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原 则 教学方法 班经授课制 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 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 标 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及其改革 教学 基本环节等内容 3 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 问题 一 教学概述 1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 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 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 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全面安排 的原则 3 教学的任务 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技巧 2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 3 发展学生体力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世界 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 课程与教材 1 课程的意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 学科与应该从事的的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 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 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 课程的意义 2 课程内容 1 关于自然 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 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 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 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即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 标准 教学在纲 和教材 1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 育任务 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 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 课程开设顺序 教学时 数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 教学为主 全 面安排 互相衔接 相对完整 突出重点 注意联系 统一性 稳定性 和灵活性相结合 2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 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 深度 体系 教学进 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一般包括说明 正文两部分 教材 是知识 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 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 包括教科书 教学指导用书 补充读物 图表等 也可以是声像制品 包括幻灯片 电影片 录音带 录像带 磁盘 光盘等 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 理论联系实际 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 系统性和可接受性 教科 书的编排形式 4 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 在指导思想上 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 在课程内容上 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 学科类型上 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 在课程结构上 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 加大课程难度 进行 尖子生 的筛选和培养 5 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 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 课程内 容方面的改革目标 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 课程评价方面的 改革目标 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 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 课程 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 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 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 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指导 学生有目的 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促进学 生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 激发学习动机 2 感知教材 3 理解教材 4 巩固知识 5 运用知识 四 教学原则 1 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 是客观的 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 是人们制定的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不同的教学体 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 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 直观性原则 基本涵义 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贯彻 此原则的要求 4 启发性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 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 巩固性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 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涵义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概述 1 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套工作方式 2 教学方法的意义 3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启发式和注入式 2 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其中包括讲述 讲解 讲读 学校讲演等方式 谈话 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4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 以情感陶冶 体验 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读读 议议 练练 讲讲 八字教学法 2 导法式 教学法 3 快乐教学法 4 合作教学法 5 掌握学习教学法 6 纲要 信号 图表式教学法 4 学生的学习方式 1 学习方式的概念 2 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3 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5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学生年龄特征 2 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 灵活性 创造性 6 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 1 教学手段的概念 2 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 口耳相传 文字教材 直观教具 电教工具 电子计算机 多媒体 网络教学 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 微型化 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 教学 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 综合化和网络化 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 样化 4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建设的突破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师生关系的突破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扩大了教学规模 六 教学组织形式 1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或课堂教学 1 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2 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 课的类型和结构 1 课的类型 指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大致分单元课和综合课两大 类 2 课的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组织教 学 复习过渡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 3 教学的辅助形式 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 现场教学的概念 4 教学的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的概念 七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备课 1 备课的意义 2 备课的要求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即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写好 三种计划 即学年 或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 或课题 计划 课时 计划 教案 2 上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结构合理 方法恰当 语言艺术 板书 有序 态度从容自如 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 课外作业的形式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各种书面作 业 各种实际作业 2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 作业分置适宜 难易适 度 形式多样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规定完成时间 及时批改 作业 4 课外辅导 1 辅导内容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为基础差和因事 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给学 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2 辅导要求 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辅导只是对课堂教 学的补充 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2 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平时考查 包括口头提问 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 考试 包括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 考试的方式有口试 笔试 开 卷 闭卷 和实践考核 3 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编制测验蓝图 4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 等级制记分法 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 法 5 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客观公正 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八 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的概念 概括地说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 段 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 2 教学评价的意义 3 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 全面性 指导性 科学性 4 常用的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5 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发展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