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63904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B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C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方便又经济,应大力提倡生产D根据外观和是否溶于水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2 . 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3 . 四位同学的对话如下:请你判断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不会变化B氮气可以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D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会出现不同的化合价4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金刚石用于冶炼金属B石墨可作电极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5 . 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由碳、氢、氧元素组成B酒精的摩尔质量为46gC一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6 .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播干冰后,云层中二氧化碳分子不发生的变化是( )A分子间的间隔B分子运动速率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7 .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化学变化,后者属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汽油易挥发D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8 .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错误的是A酚酞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B酚酞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1C酚酞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5:4D酚酞的原子质量为3189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14.03.2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1.0Aa和b是反应物Bx=4.6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10 .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1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涤纶、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KNO3是复合肥料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是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生铁、硬铝、焊锡、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O、CO2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BCD12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B白酒C奶茶D鲜奶13 .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资源B化学与材料铁护栏表面刷上油漆,可防止生锈爱护水资源只能通过节约用水实现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大,耐腐蚀等性质装食品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袋具有热塑性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硫煤做燃料等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降解塑料等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应多食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AABBCCDD14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10mL水B取少量液体药品C保存氧气D处理废弃固体药品15 . 2019年3月15日,我县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这是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素质与城乡环境改善的集中体现。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B将垃圾分类投放C城区内尽量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D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16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CuC在氧气中灼烧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BBCCDD17 .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种类发生变化AABBCCDD18 . 下列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AABBCCDD19 .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来产生舞台云雾B氢气用做高能燃料C稀有气体用来做保护气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20 . Al2O3中Al的化合价是( )A+3B+2C2D321 .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Zn2+:一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2H:2个氢元素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22 .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是非金属元素B碘的元素符号为IC碘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克23 . 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钻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运动24 . 2018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将二氧化碳和水高效转化为甲烷,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这个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25 . 下面是某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26 . 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影响环境的物质B化学之最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最清洁的燃料氢气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现象的解释: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CO、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原子变大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AABBCCDD27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A+2价的镁元素 Mg+2B亚铁离子Fe2+C2个氮原子2ND3个铵根离子 3NH4+二、多选题28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吸取液体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29 . 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5、2,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AA2BC4BABC3CA2BC3DA3BC4三、填空题30 .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_)AO2BCuCND_31 . 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运载火箭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你做出推断的依据是_。32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4)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_。33 . 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B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填“a”或“b”)口进入。(3)若用B装置除去该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瓶内应加入的试剂是_。(4)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方法是_,A装置除了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制取_。四、实验题34 .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回忆课本)课本上采用图A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该实验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说明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装置无法固定、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B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1)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2)用(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3)一会儿,观察到段纱布条变成红色。(4)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实验结论)改进实验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氨分子在空气中主要向运动,且温度升高其运动速率。(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实验拓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还利用T形三通管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图C实验。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五、简答题35 .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1)加热碳酸氢铵_,基本反应类型_。(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军事上用作_。(3)加热铜绿_,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4)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反应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36 .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图3中“Cu”能表示的宏观意义是_;(2)图1中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3)图1和图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的类型为_,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是_,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六、科学探究题37 . 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化学式Fe2O3)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别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_。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内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将实验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分别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放入a克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粉末。现象略(1)中A试管的现象是_;(2)(实验结论)实验、证明:氧化铁的_和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4)(实验评论)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5)(知识拓展)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溶液、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A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B 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C MnO2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38 . 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同时小婧还查阅到: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黑色固体是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_;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和有关资料,你对燃烧及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写出2点)_、_。七、计算题39 . “钙尔奇”是一种常见成人补钙的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钙尔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军称取20.0g干燥的钙尔奇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了6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尔奇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73.4g(忽略水的蒸发),完成下列计算:(1)盐酸恰好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克;“钙尔奇”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克;(2)当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0 . 用氢气与金属钠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可实现氢气的存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完成下列计算(1)Na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460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是_(第2小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八、综合题41 . 现有含有7.4gCa(OH)2的石灰乳,请按下面要求计算:(1)向上述石灰乳中通入CO2,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时,通入CO2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2)已知反应。请在图中画出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碳酸钙质量的变化曲线。_(3)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如下表:物质Ca(OH)2CO2CaCO3XH2O质量/g14.813.210a1.8则a=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二、多选题1、2、三、填空题1、2、3、4、四、实验题1、五、简答题1、2、六、科学探究题1、2、七、计算题1、2、八、综合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