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63449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登记药效资料要求(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来说,应当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的估计,目前在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的达70%80%,而其它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所以要不断研制新农药、新剂型,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农药使用中的缺点,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这部分资料必须由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证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人员来完成。试验方法及内容必须按照已经颁布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如:GB/T17980.117980.5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暂时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常规方法进行。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要求在申请临时登记时必须要提交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这部分资料包括药剂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及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或抑制中量ED50(抑制中浓度EC50)。这个数值是经过常规的生物测定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得到的(生物统计可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完成)。LD50(L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死亡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ED50(E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抑制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室内生物测定时杀虫剂一般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等。二 、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为了正确评价一种农药,使药效资料符合农药登记的要求,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并要与国际上的试验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间药效试验应按着统一的试验程序,严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内容力求全面。试验单位和地点应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一安排。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2)试验地选择:试验地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最基本条件,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及水量。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否则会影响试验的代表性。3)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的选择:一般来说,新农药、新剂型在进入田间小区试验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为了获得理想结果,应选择敏感品系作物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该药的防治对象是什么,选择的防治对象的寄主(为害作物)是什么。根据这些来选择在哪种作物上进行试验。所选择的作物应该有防治对象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发生的条件),否则没有防治对象试验无法进行,防治对象的发生程度一般中等偏重且发生均匀为宜。4)田间试验小区设计:试验药剂应选择三个不同的试验剂量,对照药剂可使用一个常用剂量,也就是用当地推广使用的有效计量。对照药必须选用已登记注册过的产品,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剂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试验同时要设有只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共五个处理。试验小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最少4次重复。一种单剂的田间试验不得少于20个小区。小区面积:各种试验的要求不一样,应该按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面积执行。但应注意试验地周围及小区之间应该留有保护行。5)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采用常用器械施药,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如果是喷雾,使用的药剂要做到正反面均匀周到,否则会直接影响药效结果。施药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试验药剂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特点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自然环境因素和试验的具体要求等来决定。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该延长调查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药剂剂量的表示方法:试验报告中药剂使用剂量应以公斤或升/公顷的制剂量表示,也可以用克(有效成分)/公顷,果树则应用毫克/公斤表示或用稀释倍数表示。在试验中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非靶标生物要使用其它药剂处理,应对所有的试验小区(包括空白对照)进行均一处理,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尽量使用作用方式不同的药剂,使其干扰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并在试验报告中提供这类施药的准确记录。6)药效调查在一般情况下,施药前应作一次基数调查,施药后隔一定时间进行药效调查,应根据试验的要求和药剂的特点、持效长短来决定调查时间,在报告资料中要说明调查方法、次数及调查时间。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该延长调查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每点取样数目应视病虫发生情况,分布类型及作物种类不同而定,一般分布均匀的害虫,每小区取样数可少些,对迁飞性、钻蛀性或分布不均匀的害虫取样数目要适当加大。对病害来讲,一般来说,空气传播的病害,分布较均匀,每小区取样的点数可以减少些。土传病害,受地形、土质、耕作条件等影响较大,每小区取样的点数应适当多些。,果树可以每株按东、西、南、北、中(内膛)五个方位取样调查。总之,药效调查时的取样数目要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布类型及作物来定。7)试验结果与药效计算方法田间试验中反映的防治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防治对象本身的增值和自然死亡对防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要时要进行校正。 杀虫剂药效计算公式:虫口减退率%=(pt0虫数pt1虫数)/pt0虫数100防治效果(%)=1-(CK0虫数pt1虫数)/(CK1虫数pt0虫数)100或 =(pt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率)/(100CK虫口减退率)100式中 pt0处理区施药前; pt1处理区施药后; CK0对照区施药前;CK1对照区施药后。杀菌剂药效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指数)/(调查总叶数9)100病情指数增长率(%)=( pt1病情指数- pt0病情指数)/ pt0病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pt0病情指数)100 或 = (pt病指增长率CK病指增长率)/100CK病指增长率100(当对照区病指施药后比施药前增加时,公式中用“+”,减少时,公式中用“-” )或 施药前无基数=(CK1病情指数- 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100式中 pt0处理区施药前; pt1处理区施药后; CK0对照区施药前;CK1对照区施药后。除草剂药效计算公式:绝对数调查法:数出每种杂草株数(前期),称量出每种杂草的鲜重(后期称干重)。可对整个小区进行调查,也可在每个小区随即选择1/4-1m2方块进行测定。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计数或测量特殊植物器官(例如单子叶杂草开花数或有效分蘖数)。防效(%)=(施药前杂草数-施药后杂草数)/施药前杂草数100或 =(对照区杂草数-处理区杂草数)/对照区施药前杂草数100鲜(干)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重量(克)-处理区杂草重量(克)/对照区杂草重量(克)100除草剂试验结果在必要时需要进行测产,这在不同作物的试验中有具体规定.所有药剂的试验结果都应该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珠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 如果施药时各处理区害虫发生量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时,就不能简单地用上式来计算,应在施药前调查各处理的虫量(为害量),然后再在施药后一定时间调查虫量变化情况。如果对照区虫量变化不大时可用下式防治效果(%)=(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用符号表示: E=(TA-TP)/TA100%E=防治效果% TA=施药前虫量 TP=施药后虫量如果对照区在施药前后的虫量变化较大时那么防治效果还要进行校正。也就是说虫量分布不均匀或对照区在试验进行前后的虫量变化较大时,计算校正防治效果通式如下:校正防治效果(%)=(对照生存率-处理生存率)/ 对照生存率100 EC=(CK1-T1)/CK1100这一公式称为Abbott校正防效式EC=校正防治效果 CK1(对照生存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100 T1 =(处理生存率)=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校正防治效果也可以采用孙云沛西派达(Sun-Shepard)公式 EC=(Pt PCk)/100 Rck100EC为校正防治效果%Pt(处理死亡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PCk(对照区增加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试验前虫量100 Rck(对照区生存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病害调查方法:直接计数法直接调查试验小区的植株总数和发病的株数,算出发病的百分率。它的优点是根据发病与不发病计算,有病却的标准,容易被人掌握,缺点是不能反映受害严重程度,但是这里要指出,有的病害其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例如玉米丝黑穗病、谷子白发病等,可以反映受害的严重程度。分级计算法根据病害轻重程度,人为地分成几个便于掌握和计算的级别,用数值来代表各级的严重程度。以“0”代表无病,以最高数值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然后再以一定的间隔定出其他级别,级别不易过多,一般用3-5级,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级别就超过5级(如小麦白粉病分6级、锈病分为9级)。除草剂的药效试验方法一般分为播前混土、苗前处理、早期苗后处理、不同生育期处理等,根据不同的药剂性能不同,这一点必须注意。旱田、水田、秧田、本田、直播田各有各的处理时期及方式,有的撒毒土、有的喷雾,施药时期及方式直接影响一个药剂的药效及药害问题。喷雾器喷头的选择,压力、流量、喷液量,对评价一个除草剂试验必不可少。药效评价指标不仅有除草效果,还应有对作物的安全性、经济效果、残留活性(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药效评价时间,应该在作物和杂草足够大的时候。除草剂已显示了药效、环境条件也适合作物生长和出现较快的除草活性时进行评价。气象因子试验期间应记录气候变化情况,尤其施药期间的气候。将于情况、温度变化,如果有恶劣气候因素,例如长期干旱、暴雨、冰雹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试验结果,试验应该重做。气象信息一般气候情况可以从当地气象台获得,也可以自己从试验地测量。对作物和其他生物的影响有无促进作物生长、叶色、早熟等,对天敌的影响,应加以记录分析测产结果分析整个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应该用生物统计方法加以分析,最后写出完整的报告。试验应由农艺师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主持,最后报告应由农艺师职称以上技术人员签字,并加盖试验单位公章才能生效.一、 关于混和制剂的登记资料要求在目前已经登记的农药产品中混和制剂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开发一个新的农药产品需要大量的经费,国内中、小型企业很难做到,开发混合制剂成本低,见效快,对于许多农药厂是个机遇。但是开发一个混合制剂应该考虑下列几点因素:1、两种以上有效成分混配应该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或协同作用,而且选择的比例应该是最佳配比。2、靶标生物对混剂中各种有效成分抗性基因频率要低,并且无交互抗性。3、混剂中各种有效成分单独使用时都应是有效的,而且降解速度和持效期应该基本一致。4、混合制剂对铺乳动物不能增毒。只有符合这几点基本要求的农药才能在一起混配。A、开发混合制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明确的混配目的:1、 混配后的制剂应该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降低使用剂量,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农业成本。2、 延缓和治理抗药性:为降低某种农药品种的抗药性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延长农药使用寿命的目的。3、 开发农药新用途,扩大农药的防治谱及拓宽使用范围。4、 不同种类的农药混配,要达到一种药剂兼治两种以上的防治对象,减少用药次数,达到省工省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B、混合制剂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增效还是拮抗。这个指标是经过生物测定试验得到的,所以在混和制剂登记资料要求中必须要有室内活性测定与不同配比的配方筛选试验资料。既毒力测定资料。1)混合制剂的室内毒力测定为取得科学数据以确定选用配方配比是合理的,一般要求至少要有五组以上不同配比的试验数据,所用试材原则上应该与田间试验对象相一致。如果田间试验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有困难,可选用种群及为害方式相近的试材进行测试,一定不能选用与应用相差很远试材进行试验,否则视为无效报告。目前国际上杀虫剂混和制剂的毒力测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定量法有Sun的共毒系数法、Mansour的协同毒力指数法和Finney的增效系数法。目前我们常用的是Sun的共毒系数法(既常说的孙云沛法)。此方法是用常用的生物测定法先分别得到农药单剂和混剂的毒力回归线,然后用单剂和混剂的LD50或者LC50值分别计算出理论毒力指数和实际毒力指数,以两者的比例作为共毒系数来判断联合作用的大小。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80-120为相加作用,大于120为增效作用,150以上为增效显著。混合制剂的共毒系数=(混剂实测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100混剂实测毒力指数=(单剂A的LC50/混剂的LC50)100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A药剂毒力指数A在混剂中有效成分百分数+B药剂毒力指数B在混剂中有效成分百分数A药剂毒力指数=(A 的LC50/A的LC50)100B药剂毒力指数=(A 的LC50/B的LC50)100公式中的LD50(LC50)是药剂作用于防治对象,使其死亡50%的剂量浓度。这个数值是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得到的。例如:两种药剂混配A+B=1+1试验测得A剂LD50=243.3489;B剂LD50=57.3915;混剂LD50=43.3489混剂毒力指数=243.3489/43.5177100=559.2理论毒力指数=(243.3489/234.348950%+243.3489/57.391550%)100 =(0.5+2.12) 100=262.01混剂的共毒系数(CTC)=559.20/262.01100CTC为共毒系数的英文缩写。生物测定过程中杀虫剂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喷雾法在室内测定所得;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得到不同药剂的LD50(LC50)或ED50(EC50)。另外,杀虫剂的毒力测定除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以外,还可采用mansour的协同毒力指数法和芬尼(Finney)增效系数法等测定方法。杀菌剂与病原菌、除草剂和杂草的剂量反应关系跟杀虫剂与害虫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很相似。其生物特性和药效同样存在增效、拮抗和相加作用。因此评价方法与杀虫剂混剂很相似。但除去共毒系数法外,杀菌剂还可采用Wadley法测定混剂的SR增效值两元复配剂。除草剂还可采用等效线法和Colhy法测定是否增效。2)田间药效试验资料要求 混合制剂田间药效试验,一般情况下同单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相同,但必须加入混剂中各种有效成份的单剂作为对照药剂,经过试验结果的对比来证实混合制剂优于单剂。两元混配制剂的试验设计应是六个处理,四次重复,共计二十四个小区。若是三元混配制剂则是二十八个小区。 试验方法与试验报告的书写形式与单剂相似,试验应按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