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46879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有效性分析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由于受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受社会环境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难懂,抓不住重难点的现象,虽然小学生们知道去预习什么的,但是往往找不到重难点,在那里盲目的学习,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但却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不能理解。就此,本文针对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过程及教师怎么样去把知识点化难为易,探讨几种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性,趣味性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以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关键词:小学生 重点 难点 掌握方法 教学技巧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通过自己这一年多以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二、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1)解读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四、对现状提出的一些建议: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的充实准备,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3、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自己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从板书的内容上可以体现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板书的形式上要直观,对比性强,学生便于比较,对学生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途径之一。 4、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几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跟体积的计算,因此教学时自己采用直观教学与代入求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分析,做法分为如下三步:(1)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长为7厘米,高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板书:已知:a=5cm b=3cm h=4cm 求S=?(100平方厘米) V=?(56立方厘米)(2)将这个长方体捏成正方体,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a=4cm)(这里的体积没变化。)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5、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层一层地让学生练习。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如“假分数化为带分数”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349为例要复习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349,商3是平均分的34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例如:“三位数乘多位数”新课知识重点是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积是多少个百,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写在积的百位上。这一个新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一、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设计新课练习,要紧紧围绕新课知识重点,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以下练习题:1.完成下列各题计算: 314 537 570 48目的:集中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本节课重点上。2.计算下列各题:(1)541632 (2)712431目的:a:乘数个位、十位上数字小,节省时间b:重点放在本节课上c:独立完成三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3.选择教材上练习题:目的:通过在前两套计算题目的基础上,总结4.思考题:(1)53798641 (2)7351324目的:a:起到知识渗透、迁移的作用b: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综上所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参考文献:1 陆丽珍.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J. 江西教育科研,2000.3,4647.2 张龙海,李安英.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J.贵州教育,2012.23.3 帅莉. 教在何处:小学数学教学的“着力点”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6.4 周桂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J.学周刊,2012. 8. 5 凌萍.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旧知衍生的有效运用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9.6周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有效性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