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3章 陆地与海洋 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29878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3章 陆地与海洋 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3章 陆地与海洋 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3章 陆地与海洋 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3章 陆地与海洋 单元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中,示意亚欧板块的是( )A甲B乙C丙D丁我国有一支探险队,在2018年暑假,沿下图中所示航线进行航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 . 船队沿途中的航线航行,没有经过的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3 . 图中所示大洲,没有被赤道穿过的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4 . 船队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 . 图中N处为某两大洲的分界线,N的名称及其两侧的大洲是( )A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B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C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D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6 . 对图中A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是面积最大的大洲C是我们生活的大洲D濒临三大洋7 . 对图中大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是面积最大的洋C大致呈“S”形D是水深最浅的洋8 . 理论上讲,赤道附近往往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9 . 最冷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北美洲读图,回答问题:10 . 图中字数代表的海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11 . 图中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巴拿马运河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12 . 白令海峡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北冰洋13 . 下列成语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的是( )A沧海桑田B山清水秀C填海造陆D山崩地裂观察地理实验地理实验可以通过演示过程、观察现象,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下题。14 . 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C此时,光线直射赤道D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15 . 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影子长短的变化16 . 拨动时还可以发现世界海陆分布的规律是(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D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7 . 上图所示的地球仪上A,B,C ,D四点所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A欧洲、大西洋、太平洋、非洲B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南美洲C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D亚洲、印度洋、太平洋、非洲18 .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9 . 上面板块中,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是(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大两洋板块20 . 据最新制定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l厘米,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相互挤压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不断挤压21 . 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右图M地)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印度尼西亚地震多发的原因( )A地处亚欧板块内部B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C地处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D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22 .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23 . 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南半球B海洋与陆地的面积之比约为7:3C世界上的陆地彼此连成一片,海洋被陆地分割D世界上的陆半球指的是北半球,水半球指的是南半球2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古人认为天圆地方C地球的表面积是5.1平方千米D月食能够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5 . 从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A半岛B大洲C海峡D岛屿26 . 被亚欧、北美洲两个大陆包围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地球分布七大洲与四大洋,大洲之间都划分了分界线。完成下列问题。27 . 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非洲B南极洲C南美洲D亚洲28 . 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是A非洲B亚洲C大洋洲D欧洲29 . 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30 . 四大洋中,形状略呈S型,是世界第二大洋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31 . 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A马六甲海峡B土耳其海峡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32 . 小明正乘船在亚非分界线上航行,他位于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白令海峡D马六甲海峡33 . 关于图中A、B两大洲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洲A是非洲,B是南美洲B赤道穿过这两个大洲C这两个大洲都毗邻印度洋D这两个大洲都位于东半球34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太平洋B亚洲、北冰洋C南极洲、太平洋D南极洲、北冰洋读非洲简图,完成下列小题。35 . “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36 . 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B气候和自然景观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C非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是一个高原大陆37 .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 )A阿塔卡玛沙漠B塔尔沙漠C撒哈拉沙漠D卡拉库姆沙漠38 . 21世纪,南极与北极的开发备受瞩目,如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甲、乙两地分别是( )A南美洲B大西洋C非洲D太平洋39 . 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为A欧洲B亚洲C非洲D南极洲二、解答题40 .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涉及东北 亚、中亚、东南亚、欧洲等11个地区。中国某 旅行社组织“一带一路之旅”,分别沿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到欧洲西部,他们发现 地理景观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在目的地,则发 现当地居民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 材料二:下图 (1)材料一中,“一带”共跨越了_、_两个大洲。 (2)旅行社从西安出发,沿途发现我国内陆植被由东向西呈草原荒漠草原 _的变化规律,这主要受因素_(选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 响降水逐渐减少。 (3)材料二中,“一路”上沿途经过的A处是_运河,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4)欧洲人以牛羊肉等为主要食物,因为畜牧业发达,其畜牧业发达主要原因是 _A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地形南北高,中间低C河流密布,水量丰沛 D多半岛,海岸线曲折 (5)“一带一路”的实施体现的意义正确的是_。 A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B阻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 C不利于各国资金融通 D各国经济自成一体41 . 读大洲、大洋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积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_,B_,C_,D_,E_。(3)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大洋名称_,_,_。(4)图中甲处为_运河,它是_洲与_洲的分界线。乙处为_运河,它是_洲与_洲的分界线。(5)中国位于_洲(数码代号)。(6)面积最大的洋是_(名称),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填数码)。(7)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名称)。42 .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此次模拟旅游从济南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_洋、B_运河、C_洋、D_洲、E_运河、F_洋,最后回到济南(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现象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_现象2: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_(3)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模拟旅游路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_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_D大洲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为“南北对话”_43 . 读“马六甲海峡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海洋.半岛名称: _ 洋; _洋; _ 半岛 (2)航线A自西向东从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到_(国家),主要运输的货物(能源)是 _ 。所以该国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3)航线B向西经_海和_ 运河进入地中海。 (4)马六甲海峡被称作是沟通 _ 洲和_ 洲. _ 洋和 _洋的“咽喉”44 . 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名称: A_洲,C_洲,E_洲,G_洲(2)写出图中序号所在的大洋名称:_,_,_,_(3)从东西半球看,E和D主要位于_半球(4)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和_。(填字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解答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