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闯关测试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22419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闯关测试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闯关测试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闯关测试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闯关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海滨的夏夜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状)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称赞赞叹)。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起)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就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连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倒(应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1 . 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2 . 阅读短文,按要求填空。短文中提到了:_的夏夜、_的晚霞、_的天空。我们还可以说:_的夏夜、_的晚霞、_的天空。3 . 读文中画“”的句子,你能换个说法,使句意保持不变吗? _4 .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美丽的小雪花像5 . 思考并填空。(1)短文是围绕“_”(文章中心句)来写的。(2)短文是按_顺序来写的,短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依次是:_、_、_。(3)作者为什么感到兴奋和愉快?_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就会有新的收获,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6 . 在第小节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7 . 文中的“展览室”是指:_;“种子”又是指_8 . 短文中化用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写出孔子的两句原话来:_;其中的“思”也即朱熹所说的“三到”中的_。9 . 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带问号,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10 . 第小节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读书方法?请结合短文和实际对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简单说明。_11 . 文中的爸爸希望女儿怎样的读书? 读了此文你觉得自己以前的读书方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变?_课外阅读。水滴水穿泉水一点一点地滴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对泉水说:“你这软弱的东西,别来碰我!”泉水说:“你说我软弱吗?我还想在你身上打出一个洞来呢!”石头笑着说:“你真有这么大本领?那么来打吧!”泉水说:“好!你看着吧!”泉水一点一点地滴,滴了一年又一年,过了几百年,真的把石头打出一个洞来。12 . 文章写了_和_之间的一件事。13 . 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道理_。(只填序号)泉水要和石头比本领。石头说大话。只要功夫深,就能水滴石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保护小树冬天的早晨,小刚穿着暖和的棉衣、棉裤和棉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小刚一走出家门,就看见一棵小树被北风吹得东倒西歪。小刚想:要是北风继续吹,树腰肯定会折断的。想到这,小刚马上到处找小棍(gn)。好不容易才找来一根细细的竹竿和小树绑(bng)在一起,紧紧地打了个结。小刚想:这下,小树总不会被北风吹断了吧!之后,小刚就向学校奔去。14 . 小刚看到小树被_风吹得_,他想树腰会被_的。15 . 在画线句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_16 . 请你替小树写几句感谢的话。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钱塘江秋潮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开始,远处的江面(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17 . 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18 . 画“_”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_19 . 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波涛起伏水平如镜汹涌澎湃20 . 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21 .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秋潮怎样的感情?_阅读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据目前考察结果,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的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远望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的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22 . 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第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B第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C第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D第自然段与第自然段相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23 . 从第自然段中用“”画出第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24 . 第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25 . 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26 .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请使用其中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字数不少于50字。_27 . 请给文章加一个标题_。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