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09556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人类的行为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幼儿期应该形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方面的稳固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这时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作息定时、独立进餐、安静就寝,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品德习惯,如文明礼貌、友爱同伴、诚实勇敢、爱集体、守纪律等,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双胞胎男孩,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人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时,该母亲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就抓,这就是我的秘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英国的洛克更是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在咨询中接待过不少中小学生家长,他们所咨询的问题大多是有关如何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家长所咨询的问题看这些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自身健康。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反复思索过这句话,感到极有道理。因为,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养成不良习惯等长大了再想改掉就难了。 家长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应着重培养哪些习惯呢?我认为应该是以下三点: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那么又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呢?方法如下: 1、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中曾报道过一名五岁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小小的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母亲就对他立下规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妈妈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2、方法对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于幼小儿童应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去吧!”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3、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当前,对家长说来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训练的结果。 4、教者要求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要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首先是模仿父母亲和家人。要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更要做到生活上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如果家长没有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习惯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良好习惯方面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和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二、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可让孩子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的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孩子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环境和场合的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到别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尽然如此重要,特别是大班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入小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孩子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如:有的孩子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可以给孩子们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让孩子明白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让他们知道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作业时不讲话,做事情要一心一意。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养成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躺着看书,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一要积极动脑想办法、二要勤学好问,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