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509300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维安 2018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 月 10 日晚 求是金融汇举办第 111 期公开课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 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 与大家展望 2018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基本面 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 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防范系 统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 赖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 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 宏观审慎政策加强 金融监管 2018 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 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 要继续 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长期角度 待经济完成转型后 股票股权投资 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 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 大方向 宏观经济影响 因素众多 需要抓住主流因素 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经 济基本面 二是经济政策面 2018 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 分析经济形势 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 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 会议内容 一 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 设摆在首位 其主要任务是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 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 阶级斗争 转变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近 40 年发展 新时 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更加突 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此情况下 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二 中国经济政策取向 十九大后宏观经济政策将围绕两条主线制定和执行 一是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 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1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发 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中高 端消费 创新引领 绿色低碳 共享经济 现代供应链 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 培育新增长点 形成新动能 2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科技强国 质量强 国 航天强国 网络强国 交通强国 数字中国等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 一带一路 开放战略 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 低端的供给过剩 另一方面新 兴的 高端的供给不足 经济问题由过去总量不足的需求问题演变为供给问题 这时不能依赖于传统总需求管理的财政货币政策 否则不能对症下药 因此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先做 减法 去产能 去库 存 去杠杆 再做 加法 降成本 补短板 实现腾笼换鸟 2017 年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明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 制定 经济政策 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2018 年要按照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 变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三 金融领域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国际经验来看 解决高科技 创业创新行业 需要发展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直接 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同样存在结构问题 供给问题 以银行为代表的 传统间接金融供给过剩 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不足 因此 金融行 业也是做好 减法 和 加法 减少传统的间接金融 同时增加现代化的直接金融 供给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九大 报告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提高直接融资比 重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四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经济还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别于单个的非系统性 风险 过去不存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2 年开始每年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6 年提出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 年则提出从 2018 年起 3 年时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精准脱贫 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一旦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仅会 破坏金融安全 经济安全 还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当然也会影响到两个一百年 宏伟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 五 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十九大报告提出 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首先货币政 策已由过去的稳健宽松转向 2017 年的稳健中性 2018 年将继续保持稳健中 性的货币政策 并要求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预计今后 3 年内稳健中性的货币 政策不变 市场资金面将日趋收紧 利率将继续上行 这不仅会带来一些经济 主体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 还会给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杀伤力 因为从金融定价原理来看 资产价格与利率反向变动 利率上升会造成金融资 产价格下降 去年那样的股市 债市 期货 三杀 的局面还会再继续重演 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只是从总量上控制货币供应总闸门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真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还需要有更针对性的举措 那就是要强化宏 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作为货币政策外的又一根金融调控支柱是 2008 年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才出现的 主要针对加杠杆行为 主要通过调整资本要求 杠杆水平 首付比 LTV 等手段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 着力减缓因金融体系 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具体行动来看 去年 11 月 8 日 国务院成立金融稳定管理委员会 之后五部委出台 关于规范金融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由此拉开了化解系统性 金融风险的序幕 这一监管政策直接剑指规模巨大的影子银行 间接将深入影 响风险源头上的三大传统投资领域 即 两高一剩 的传统制造业 高负债的地 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有泡沫的房地产领域 或许 2018 年的宏观审慎监管将与 金融领域的反腐败配合进行 依法对金融违法违纪活动进行重大打击 公开课现场 三 经济形势展望 一 资金紧张形势加剧 关注流动性风险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 资金市场会更加紧张 利率继 续攀升 根据 3 年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部署 2019 年至 2020 年货币政策继续 稳健中性 量变会引发质变 后续可能出现更多企业资金链锻炼 甚至一些小 银行的流动性也会出现问题 同时需要预防 与一系列监管政策叠加一起所引 发的连锁反应 二 中短期仍有下行压力 长期静待经济转型 短期来看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转型仍在路上 去产能去 库存持续推进 金融领域释放和化解风险 经济增长会出现阵痛 GDP 增速将 会继续下行 金融风险逐步暴露 周小川行长也表示 接下来要重点注意明斯 基时刻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指出 既要防止 黑天鹅 又要防止 灰犀牛 综上分析 从投资角度看 2018 年金融市场仍无趋势性投资机会 当然伴随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等一系列政策也不排除会 有一时的结构性机会 但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 短期资产配置继续现金为 王 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所谓 不要人夸颜色好 但留清气留乾坤 长期来看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 未来投资将从传统制造业 房地产等 实物资产投资转化为创业创新 股权等金融资产投资 在完成经济转型和化解 金融风险后 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