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旷日持久B成群结队归根结底C比翼双飞鳞次栉比比D闲逸隐逸2 . 下列句子中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浩瀚的天空中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这句话可以缩成:“天空中撒满了星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与元宵节日有关。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鼎”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目”部,再查7画。二、填空题3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远看(_)有色,近听(_)无声。春(_)花还在,人(_)鸟不惊。2.读了小书包后,我知道我们上课时应该做到(_),下课(_)。3.读了日月明后,我们要明白只有众人(_),黄土才能变成金。4.读了升国旗后,我们知道了升国旗需要唱(_),少先队员要(_)。5.锄禾(_),汗滴(_)下(_)。谁知盘(_)餐,粒粒皆辛苦。4 . 读拼音,写词语。zu k b chn ju xn(_)(_)(_)sho ko yu x(_)(_)5 . 直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_,穿着_,站在阳光里。一阵_吹过来,我就_,_随风飘动。(2)_,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_。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后两句既描写了燕子的_美,又描写了的_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3)竹外桃花三两枝,_。蒌蒿满地芦芽短,_。这首诗描写的画中的景物有_、_、_、_、_、_,抒发了作者_的美好情感。三、判断题6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1)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_)(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沈从文,文章详写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略写准备材料这件事。(_)(3)藏戏这篇文章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形成过程,略写了藏戏的舞台搭建。(_)(4)寒食这首诗主要写了寒食节的来历。(_)(5)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_)四、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7 . 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8 .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疏疏:_阴:_走:_9 . 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10 .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A初春。B暮春。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溪居即事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篱外谁家不系船,松阴一架半弓苔,春风吹入钓鱼湾。偶欲看书又懒开。小童疑是有村客,戏掬清泉洒蕉叶,急向柴门去却关。儿童误认雨声来。11 . (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12 . (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儿童形象。13 . (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_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填空题1、2、3、三、判断题1、四、诗词曲鉴赏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