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490068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就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的拿起了话筒。“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他新搬的家。”秘书婉转的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 ,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就和探索上了。(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分散( )直率( )熟悉(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划线的句子。(4)短文最后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2 .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小棕熊的雨鞋小棕熊有一双很漂亮的新雨鞋,雨过天晴,他也舍不得脱下来。他的两只脚在雨鞋里不透气,很难受。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刺猬。“你真笨!”刺猬说,“你不会在雨鞋上挖些出气的洞吗?”小棕熊一听,觉得刺猬的话有道理。他赶快回家,用小刀在新雨鞋上挖了些洞。小棕熊穿上带气眼的雨鞋,他的脚不感到难受了。他想,刺猬的主意出得真好。可是,第二天又下起了大雨,小棕熊穿着那双雨鞋,脚却像泡在水里一样,他后悔极了。他想,以后对于别人的话,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是不是有道理。(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2)第2自然段共有( )句话。(3)连一连。(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一定不能听别人的话,否则会上当。B对于别人说的话,一定要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有道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故乡的水墨画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蛰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如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清香甘醇,满口生津,是那么的令人心醉!3 . 趣味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想想每个词语中填入的字之间有什么关系。争(_)恐(_)欢(_)喜(_)(_)七(_)八顾(_)失(_)4 . 短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_5 . 短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故乡菱塘里的_、_和_,重点介绍了_,其特点是_(用原文作答)。6 . 读句子,回答问题。(1)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句子中的“掀”“掐”是写什么动作的?表达了采菱女怎样的心情?_(2)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清香甘醇,满口生津,是那么的令人心醉!作者这时“心醉”的仅仅是菱角的美味吗?_7 . 情感体悟。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 文中说“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请你联系文本,展开想象,“我”徜徉在怎样的画面中?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历史长。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这些节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其中,有些节日虽具全国性,但依旧会留下一些区域特征。比如端午节包粽子,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绝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的!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举行赛船。这些特制龙船多窄而长,有的分五色,头尾高张,转动十分灵便。平时搁在岸上,节日来临前,才由二三十个特选少壮青年,在鞭炮轰响、欢笑呼喊中送请下水。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因此还可联想起许多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较早出现的龙舟,应数敦煌壁画,东王公坐在上面去会西王母,云游远方,象征“驾六龙以驭天”。其次是洛神赋图卷,也有个相似而不同的龙舟,仿佛“驾玉虬而偕逝”情形“闹龙舟”还应用到了生活服用方面。帐檐、门帘、枕帕、围裙、手巾、头巾和小孩穿的坎肩,涎围,戴的花帽,经常用“闹龙舟”作主题。当地妇女制作这些刺绣时,照例必把个人节日欢乐的回忆、对于儿女的热爱关心,连同彩色丝线交织在图案中。9 . 作者回忆中的“端午”主要是_的风俗。10 . “端午”给作者的“特别”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_11 . 作者认为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_12 . 第3自然段描写了历史上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13 . 你家乡的端午节跟作者所描述的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地进行描述。_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