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The BOP & 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1,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框架 第二节 国际收支理论,2,3,学习要点,掌握ISLMBP模型 熟悉主要国际收支理论,3,4,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框架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前三项描述了理想的封闭经济的宏观均衡,但由于以上三个目标,如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之间通常存在冲突。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应该为“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4,随着宏观分析的框架从封闭经济演变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需在原来的“内部均衡”基础上增加“外部均衡”层面。 外部均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际收支差额等于零”。人们应当从长期的、动态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突破国际收支年度平衡的约束,做出战略性的安排。,5,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均衡的确切理论含义应该理解为:适应本国宏观经济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当局所追求的宏观经济均衡,应涉及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为了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必须要求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实现均衡。,6,二、ISLMBP模型,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7,二、ISLMBP模型,8,IS,i,0,Y,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是相等的,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A,B,E,9,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反映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曲线:,或:,y,r (),r1,y1,LM,o,2、LM曲线及其推导,10,为什么叫LM曲线:,这条表示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之所以被称为LM曲线,是由于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指示的利率与所相应的收入水平的组合都会使货币需求(L)等于货币供给(m),即使货币市场均衡。,11,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r,r2,LM,O,Y,E1,r1,y1,y2,A,B,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结论:在LM曲线右方各点都代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在LM曲线左方各点都代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E2,12,3、IS-LM曲线的交点,LM,O,i,y,两条曲线的交点E,可以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E,13,ISLMBP模型,4、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平衡:BP曲线 如果把国际收支平衡理解为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之和为零。 令经常账户余额为T,则T=X-M(Y);资本净流出额为F,则资本净流出额是一国名义利率的函数,F=F(i)。 一国收入水平决定着一国的进口支出;同时,在预期汇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差异决定国际资本流动。,14,ISLMBP模型,因此,当国际收支平衡时,T=F,即X-M(Y)=F(r)。 F=c-br,15,ISLMBP模型,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16,Y,O,i,BP,IS,LM,E,在交点E,开放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状态。,5、IS-LM-BP均衡点,17,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既包括内部均衡也包括外部均衡,但内外均衡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 当政府为追求某一均衡目标而采取政策措施时,既有可能同时有利于另一均衡目标的实现(内外均衡的一致),也有可能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实现形成干扰甚至破坏(内外均衡的冲突)。,三、内外均衡的关系,18,一方面,外部不均衡会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需求增加,本币有贬值倾向。如果要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就要在外汇市场买入本币卖出外汇,会影响国内货币的供给;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则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对一国收入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内部不均衡也会影响到外部均衡的实现。,内外均衡的关系,19,20,第二节 国际收支理论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周期性不平衡 由经济周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当一国的经济处于繁荣和扩张阶段时,国民收入 增加,进口需求增加,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时,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20,2、结构性不平衡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往往与经济结构、贸易收支状况密切相关。 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21,3、收入性不平衡 一般而言是指由于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增长超过出口需求增长,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同时收入又会影响投资,从而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对外投资增加,资本流出同样也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22,4、货币性不平衡 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利率等货币性因素的变动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和商品成本增加,出口商品价格高于其他国家,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而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刺激进口,从而可能使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此外,货币供给增加,本国利率水平也会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23,1、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1752年提出的,被视为第一个系统分析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理论学说。 这一理论在一百多年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受到广泛推崇和运用。 其理论核心是,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可以自动达到均衡。,二、国际收支的贸易分析理论,24,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以铸币平价为基础,受外汇市场供求影响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各国货币都有含金量规定,各国要根据黄金储量发行货币,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对黄金或外汇买卖不加限制; 黄金作为最终清偿手段,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国际金本位体制,25,大卫休谟认为,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进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就实现了由以下环节相互衔接而成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1)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2)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3)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4)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国际金本位体制,26,机制作用过程,27,评价,28,冲销政策,又称中和政策,指一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外汇储备变化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而进行的资金运用的反向操作,从而抵消对内部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办法包括调整国内信贷和公开市场业务等。,29,2、弹性分析理论,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金本位制彻底崩溃,经济学界发生了凯恩斯革命。经济学家们纷纷借助新的经济理论来对传统国际收支理论实施改造或更新。 1937 年,英国经济学家Joan Robinson 正式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该理论仍然把贸易收支平衡看作自动调节的过程,但是调节的关键不再是黄金流动,汇率变动成为贸易平衡的主导力量;Robinson 着重分析和研究了既定进出口供求弹性下,一国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Robinson 以后,Lerner、Metzler 等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30,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研究历史,31,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32,在进出口方面,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其公式为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其公式为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其公式为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其公式为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33,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34,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核心观点,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取决于供求弹性。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满足Marshall-Lerner条件。,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35,本币贬值对出口额的影响:,PX2,QX1,QX2,QX,PX,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36,本币贬值对进口额的影响:,37,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dx1,国际收支改善 dx=1,dm0,改善 dm=0,不变 dx0且 |dx+dm|1时,改善,本币贬值改善贸易逆差的条件:dx+dm1,38,评价,积极意义 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 主要局限性 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无限供给弹性等假设脱离实际;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还会受到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制约。,39,3、吸收分析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S.S.Alexander) 于1952年提出,二战结束后,许多欧洲国家的货币虽先后贬值,但国际收支仍无显著改善 。 研究重点:他认为调节总收入、总支出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会引起国民经济的调整,而总收入、总支出及进出口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关系。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作为国民经济总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两方面着手分析,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40,基本公式 Y=C+I+G+(X-M) X-M= Y-(C+I+G) 定义:贸易收支差额B=X-M 国内总支出、总吸收A =C+I+G 因此:B=Y-A 上式就表明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总量失衡。,41,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调节由收入效应(直接)和吸收效应(间接)两部分构成。 贬值的效果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收入对吸收的引致程度,即贬值通过收入变化对总吸收的间接影响,42,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 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与吸收效应,43,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办法:,44,对吸收论的评价 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 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 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货币贬值改善逆差的同时,存在闲置资源,扩张型政策增加收入;充分就业,紧缩型政策减少吸收。 缺陷: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惟一原因;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45,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理论,约翰逊(H.Johnson)、弗兰克尔(J. Frenkel) 等人20世纪70年代提出。 理论逻辑:国际收支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失衡。 当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或者货币管理当局限制国内信贷,就会造成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部分超额的货币需求将通过外国货币的流入得到满足,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46,基本公式:,其中:MS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其中:p为本国价格水平,f为函数关系,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47,其中:D为国内信用创造的货币供给; R为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以国际储备作为代替;,48,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R为负),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Md)。 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力量和根本力量。,49,国际收支调节方法,增加或减少国际储备 调整国内价格 调整汇率 实行外汇管制,50,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顺差时,M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时,Ms出现超额货币需求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51,对货币论的评价: 贡献:强调货币因素;研究范围是整个国际收支;提出货币存量与国际收支的关系。,52,主要局限,只注重国际收支最终结果,忽略了国际收支结构问题; 货币并非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惟一因素; 假定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从而视货币供给为决定国际收支的惟一力量; 对国际收支长期均衡分析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价定律或购买力平价假设。,53,复习要点,ISLMBP模型中各曲线的经济含义和政策意义 国际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吸收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调整国际收支的政策建议 为什么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问题?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主要受到哪些质疑?,5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