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46551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题基本知识整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练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L5200m/sL1497m/sL34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各种训练题: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3声音在介质中以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6、(2010江苏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7频率为 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8噪声强度如果在 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岸空气水鱼空气水鱼岸空气鱼岸水鱼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 “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14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 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16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图1-1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8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19.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_,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瓶子是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2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2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3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24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25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 百米赛跑时,为了成绩的准确,计时裁判员必须在看到起跑发令枪口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若某计时裁判员听到起跑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则 (“少”或者“多”)计了 s.2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8.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9.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3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31.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32.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 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 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33.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4. 钢琴和笛子可以发出 相同的声音,但不可能发出 相同的声音。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35.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236.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37(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8(2011四川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39(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1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40(2011年安徽省)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41. 小明看到闪电后开始计时,5秒后听到雷声。则小明距离雷电发生处 米。42.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43(2010年湖南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44(2010年浙江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45右图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1)请作出图中光线在楔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仅作两次)(2)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 。46.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条件 现象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4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图1-2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 、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 、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 、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声现象复习题基本知识整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之间。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人就听到声音。练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交谈,因为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 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合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练习: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 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早、晚)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 ,测量方法是: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 发出的声音。2、音调: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 叫频率,物体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又记作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 和 有关。 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 ,男低音音调低响度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来判定;高声大叫指 ;高音歌唱家指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6、 物理学角度看,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 。7、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8、 减弱噪声的方法: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各种训练题: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3声音在介质中以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6、(2010江苏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7频率为 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8噪声强度如果在 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岸空气水鱼空气水鱼岸空气鱼岸水鱼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 “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14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 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16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图1-1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8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19.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_,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瓶子是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2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2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3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24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25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 百米赛跑时,为了成绩的准确,计时裁判员必须在看到起跑发令枪口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若某计时裁判员听到起跑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则 (“少”或者“多”)计了 s.2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8.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9.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3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31.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32.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B 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 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33.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4. 钢琴和笛子可以发出 相同的声音,但不可能发出 相同的声音。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35.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236.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37(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8(2011四川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39(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1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40(2011年安徽省)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41. 小明看到闪电后开始计时,5秒后听到雷声。则小明距离雷电发生处 米。42.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43(2010年湖南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44(2010年浙江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45右图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1)请作出图中光线在楔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仅作两次)(2)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 。46.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条件 现象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4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图1-2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 、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 、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 、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