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2451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中 心发言人崔 敏时间2013年11月12日地点会议室记录人 崔 敏课题吨的认识过程描述及内容崔 敏: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王剑: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张志超: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吨”,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一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用吨作单位。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一项比赛,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几十千克就已经很重了,这时再揭示,像这样的100袋大米才重1吨。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冯娟: 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分五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化“1吨”的观念。 集体备课课题吨的认识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分组汇报结果。(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3吨和千克的换算(1)课件出示例8。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 34页第1题。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2)课本第 34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课本第34页第3题。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4)课本第34页第4题。(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课本第34页第5题。 集体备课 一年级(上)课题 摘苹果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摘苹果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学具准备:练习纸。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摘苹果”主题图。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尝试解题。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2、探索算理。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方法一:10+3040 7+815 40+1555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方法三:17+3047,47+855。方法四:20+3858,58-355。方法五:20+4060,60-555。方法六:竖式计算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1、完成课本第71页的“算一算,说一说。”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2、串项链。(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估一估,说方法。3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4、森林医生。(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五、畅谈收获,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摘苹果1 7+ 3 85 5集体备课 一年级(下)课题 小兔请客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小兔请客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405比504小。 ( )二、创设情景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三、探究新知。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四、巩固提高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五、教师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集体备课 二年级(上)课题 分香蕉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二、问题情境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62 05 184 205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三、巩固深化1、帮助小兔分木材。(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183=6(根);186=3(根);189=2(根)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四、实践应用: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课题 认识角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生互相指角。2、师示范指角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3、摸角,感受角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学生拿出三角板,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三、学角1、师示范画角,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生:直的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生:直直的师:在看看这个点呢?生自由回答。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记作:1 读作:角1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小结: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四、 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投影出示,让学生到前面指出顶点和边)2、练习,在图形中数角课件出示习题,数图形中角的个数。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师:进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生从抽屉里拿出活动角师:它的名字叫“活动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生: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2、游戏变角,比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生生活动,分工:左边学生出示角,右边同学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3、探究与角大小的相关因素师: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有两个伙伴也来了,瞧,是谁呀?课件出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师:你认为哪个角大?生可能会说边较长的角大。师: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呢?生:比一比。课件演示比角,最终结果一样大。师:那为什么刚才会有人认为1大呢?生:因为它的角边很长课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关,和 无关。六:总结回顾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课题 分桃子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2 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三、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1激情导入。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大屏幕上,蓝天与绿地之间出现了一棵大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师:看,谁来了! 同学们,咱们得帮他们分分,看看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484=12(个)。( 评析 单纯的计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二)探索新知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师:每只小动物分得12个大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可是最爱吃桃子的是猴子呀!(课件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图)它们抬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猴子们显得很失望。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样表示?生:用0表示。师: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呢?生: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生:因为树上没有桃子。师:有道理。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生: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师: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生:040。师:叙述得真清楚!(继续点击并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又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样表示?生:05=0。师: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你还会列式计算吗?生:会。06=0,015=0。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交流。)生1: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生2:不对! 0不能做除数。师:对,0不能做除数。那应该怎么说呢?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师:大家同意吗?(学生异口同声:同意。)生:老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师: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00= 50=(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生1:我在算0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生2:我在算5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5。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当00时,商不确定;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评析 教师很注重课堂的生成,不放过学生每一个思维的火花。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发现。同时由旧知引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体现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的轻松和愉悦。)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 同学们我们也和它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好吗?生1:把408分成400与8,400除以4得100;8除以4得2;100加2得102。也就是4004=100, 84=2,100+2=102。生2: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师:同学们,我们做数学题做得不错,小猴子做数学题做得也不错吧!你们看,小猴子在分桃子的过程中对做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只爱动脑筋的猴子说:“我要是改一改被除数中的两个数字,你们谁还会算?”于是它出题了:4164=师:同学们,咱们能被小猴子出的题难倒吗?谁来算算?(通过一位学生板演试算,讲解算理,得出4164=104。)师:大家看,这道题商的中间也是0。同学们,商中间有0的除法你会算了吗?那请你想一想,就在以上这个算式中,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的百位数字也不变的情况下,你怎样改变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商的中间还可以是0吗?(学生开始观察思考,并在本子上列算式计算。)4044101408410241241034364=109(学生交流)生1:只要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比4小,商的中间就是0。生2:我在找到4044=101后,依次给被除数加上4,就得到4084=102,4124103,4364109共9个算式。师:很好!你们不但善于观察发现,而且善于有序思维,这样学习肯定会有收获的。4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师:小猴子都那么爱动脑筋,那么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们能示弱吗?老师现在也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你们会做吗?生:(稍作观察)商的末尾有0。师:对,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书的课题)。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为什么下面这些题商的末尾有0吗?(大屏幕出示)5204=130 5604=140 6004=150(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生: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都是三位数,并且末尾都是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数都是0,个位上0除以除数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叙述得很清楚。( 评析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应用能力。)(三)巩固练习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生:(充满自信地)会啦!师:好!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数学医院去,看看谁会当数学医生,会给这三道数学病题治病。(学生一一诊断出了病题的病,并治了病。)师:咱们都会给数学题治病了,真够聪明的。那老师就带大家去聪明屋逛一逛吧,看谁能把聪明屋里的难题拿下。(课件出示练习题2)在内填上所缺的数字。( 评析 不同梯度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带领大家参与了小动物们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数学题的过程。那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谈谈你的收获。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课题 电影院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具:电影院图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清明节快到了,为了对全体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决定请同学们到电影院看一场爱国影片,(出示实物图)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3师:我们先解决什么问题呢?生: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生: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1、你能自己列式解决吗?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2126=2620=520261=26520+26=5462621=2637=787=546用竖式计算:26212652546(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3、智力比拼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集体备课 五年级(上)课题 相遇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第56-57页二、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方程意识。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送材料”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信息,理解题意(相遇)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小轿车的速度60千米/时,面包车的速度40千米/时。两人同时出发。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2、全班交流“相遇”意义,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二)探究新知活动一: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1、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要知道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首先得知道两车跑的路程谁多谁少?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快一些,相同时间小轿车跑的路程就多,从线段图可以估计他们的相遇地点距离遗址公园近,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问题1、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用线段直观的表示出来:面包车行使小轿车行使50千米的路程的路程遗址公园2、各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出相遇用的时间?3、汇报交流。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先算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所用的时间:60+40=100(千米/时)50100=0.5(时)所以,出发后0.5时相遇。我们小组可以列综合算式:50(60+40)=0.5(时)比他们小组的方法简单。我们小组是用学过的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先假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使40x千米,小轿车行使60x千米。60x+40x=50100x=50x=0.5活动三:让学生体会用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算式方法简单,但思考难度大。方程方法是顺向思维,很容易,所以简单。小结:有些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容易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活动四:思考“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1、各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实际就是求出面包车行使的路程,就是:400.5=20(千米)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也可以算出小轿车行使的路程:600.5=30(千米)总路程小轿车行使的路程:5030=20(千米)小结: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看出问题的实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值得表扬,希望今后再接再励。作业:集体备课 五年级(下)课题 合格率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并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重点和难点。 一、小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二、理解 对“成活率”三个字的不理解。 一.课前回顾: 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引入课题 1看一看 说一说 出示资料:甲牌:抽查50箱,43箱合格; 乙牌:抽查60箱,52项合格。 什么是合格率? 两人一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再汇报。 师:合格率就是指合格的数量占检查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怎样求合格率? 根据合格率的意义,再结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找出求合格率的方法。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送检产品数量100 列式计算 甲牌的合格率:4350 100 乙牌的合格率:5260100 2.想一想:如何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呢? 学生交流,反馈结果,教师板书 3.小结 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再化成百分数,或者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4. 练一练(电脑显示) 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 0.25 0.03 0.9 1.2 3.25 1 0.356 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 18 45310 920 67 25/100 5.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呢? 例如:成活率、出勤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 三、巩固练习 1.第67页“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 2.第68页第四题出勤率。 学生计算填表.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合格率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送检产品数量100 (出勤率 出油率成活率) 甲牌的合格率:4350 100 乙牌的合格率:5260100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课题 正比例 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正比例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正比例。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变化的量,研究了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两种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表示方法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种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一)学习(1)、(2)题1、课件出示(1)题下面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边长/cm1周长/cm4(1)表示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根据以前的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根据关系式,口答填表画图像,课件演示师:先按表中的数据来描点。这四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如果放上一条直线来看,你能发现什么?师:如果再增加几个这样的点会怎样呢?这8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呢?师:边长和相对应的周长还有吗?(有)有多少个?(无数个)想象一下,如果把图像所对应的这些点都描上,所有点的位置关系怎样?(课件演示连接直线)也就是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关系的图像是什么?(是直线)师:现在我们取的边长最小值是0.5厘米,边长可以取比0.5还小的值吗?(可以)边长有没有最小值?(没有)边长能是0吗?(不能)对,边长是0的正方形是不存在的。但边长最小值趋近于0,所以这一点描空心圈(闪动)师:由于数据所限,我们只取了这几个点,边长还能取更大的值吗?(能)边长有最大值吗(没有)所以这条线可以无限伸长。(2)探索变化规律观察关系式、表格、图像,你发现这两种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生:边长增大,周长也随着增大。师:具体说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生:比值都相同.师:比值都是几?比值相同还可以说比值一定能用关系式表示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比值一定这一变化规律吗?正方形周长/边长=4完整说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2、课件出示(2)题下面是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边长/cm1面积/cm24(1)表示变化情况表中有哪两种量?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吗?口头填表图像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先描点(课件出示4个点)师:这几个点也在同一直线上吗?正方形面积与边长关系的图形是一条什么线?(曲线)(2)探索变化规律。师:观察关系式、表格、图像,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变化规律?边长增大,面积也随着增大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同师:比值不同还可以说比值不一定。能用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不一定)(板书)(3)完整说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3、比较师:比较一下,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学习(3)题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接下来就用上面的方法再研究一个例子。1、出示(3)题,表示变化情况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时间/时12345678路程/千米90180270360师:请同学们拿出卡片,用上面的方法研究一下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2、汇报变化规律(1)关系式s=90t(2)填表格(3)变化规律时间增大,路程也随着增大(4)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5)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6)完整说变化规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师:下面看黑板,你能根据每组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把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面积与边长的关系、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分类吗?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比值一定2、得出正比例的意义师:(1)像这样的两种量就成正比例(板书课题)(2)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比值一定)能具体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一定吗?(3)再看这个例子,能具体说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的变化规律?下一个呢?(路程与时间)(4)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呢?(比值不一定)师:对,虽然面积随边长的增大而增大,但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可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比值是否一定)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了解了正比例可以用表格、图像、关系式三种方法表示。同学们学得很好,下面来做练习。3、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据,判断当底是6cm时,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平行四边形面积/cm2612182430平行四边形高/cm123454、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完整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父女的年龄成正比吗?为什么?5、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且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订阅少年大世界的份数和总钱数(3)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6、你能说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正比例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不一定)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集体备课 六年级(上)课题 圆的认识时间参加人全体教师备课人崔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板书:定长)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练一练(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2研究圆的特征。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板书) 无数条 相等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 )(4)圆心在圆上。 (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板书) 位置 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