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423277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近年发现的重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距今为204万年,这将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约多少年( )A . 34万年B . 44万年C . 170万年D . 204万年2. (2分)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 .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 .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3. (2分) 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 A . 盘古B . 蚩尤C . 三皇D . 炎黄4. (2分) (2017七上钦州月考) “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 . 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 .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 . 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5. (2分) (2016中山模拟)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 . 小麦B . 米饭C . 粟D . 玉米7. (2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汉族的前身是( ) A . 元谋人B . 炎黄族C . 秦人D . 华夏族8. (2分) (2015广东)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 . 盘古开天B . 炎黄传说C . 禅让传说D . 大禹治水9. (2分) (2016七上海南期中) 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A . 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 . 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C . 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 . 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10. (2分) (2017兰陵模拟) 它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这一文物是( )A . B . C . D . 11. (2分)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 . 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 .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 . 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 .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12. (2分) 东周建立的时间是( ) A . 公元771年B . 公元前771年C . 公元前772年D . 公元前770年13. (2分) (2017七上汕头期中) 余秋雨说:“汉字是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若寻找汉字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东周14. (2分) (2016七上遂宁期末)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奴隶制15. (2分) (2018七上长春月考)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它始于( ) A . 禹传位给伯益B . 禹传子C . 舜传位给禹D . 启传子16. (2分) 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B . 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 .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17. (2分) 青铜时代因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下列哪一时期(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战国18. (2分) (2016七上启东期中) 奠定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事件( )A . 尊王攘夷、城濮之战B . 问鼎中原、长平之战C .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D .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19. (2分) (2016七上西藏期中)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和儿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请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 . 防洪和灌溉B . 航运和灌溉C . 防洪和发电D . 发电和灌溉20. (2分) (2017七上盘锦月考)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 A . 齐、楚、韩B . 赵、燕、魏C . 韩、赵、魏D . 楚、魏、秦21. (2分) (2016七上同安期中)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利渐大A . B . C . D . 、22. (2分) (2017七上乌兰期中) 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水利工程主要有哪些功能( )军事 防洪 灌溉 旅游A . B . C . D . 23. (2分) 如果你要了解孔子的言论,你需要去查阅( )A . 道德经B . 孟子C . 春秋D . 论语24. (2分) 战国时期,一位农夫宁愿背水也不愿用辘轳汲水,认为一切试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和所谓的革新都属于“机巧”,而“机巧”会使人心堕落,对此,持赞赏态度的可能是( )A . 儒家B . 道家C . 墨家D . 法家25. (2分) (2017九下盐都月考) 下列各项没有关联的是( )A .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B . 秦始皇推恩令C . 武则天科举制D . 康熙帝雅克萨之战26. (2分) (2017七上荣成期中)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的诏书传到桂林,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 统一货币B . 焚书坑儒C . 统一度量衡D . 统一文字27. (2分) (2019七上姜堰期中)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 A . 赋税沉重B . 刑法残酷C . 二世昏庸无道D . 统一文字与货币28. (2分) (2016七上裕安期末) 秦统一后,最高统治者称为( )A . 丞相B . 太尉C . 御史大夫D . 皇帝29. (2分) (2016七上滨海期中)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 国人暴动B . 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C . 陈胜、吴广起义D . 项羽、刘邦起义30. (2分) (2018七下河东开学考)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 . 齐国B . 晋国C . 宋国D . 吴国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 (5分) (2017七上简阳期中) 诊断: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三、 综合题 (共3题;共41分)32. (16分) (2017七上德州期中)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文艺之旅】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思想之光】材料二:【科技之窗】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岑参(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朝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2) 在历史活动课中,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请你给材料二中四位人物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填字母即可)A人与自然 B法制在线 C和平使者 D关爱民生 _;_;_;_(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4) 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他主持修筑了哪一伟大的工程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33. (15分) (2017七上信阳期中)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1) 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 “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作用? (3) 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34. (10分) (2018聊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材料二: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2) 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答案:略三、 综合题 (共3题;共41分)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