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21460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德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状况分析1、 顺德概况顺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为佛山市,东连番禺市,北接南海市,西邻新会市,南界中山市。距广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69海里)、澳门80公里。地处东经113 度1分、北纬22度40分至23度20分之间,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40多万人。顺德市大部分属于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西北略高,海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顺德四周岭环列,最高山为西部龙江镇的锦屏山,其次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 ( 即睡半岗)。顺德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6条、段,总长756公里。主要河流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河面宽度一般为200至300米,水深5至10米。主要水道有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多数河流河床较深,利于通航、灌溉、养殖及发电。顺德水系受洪水和潮汐影响很大,每年4至9月为洪水期,其余时间属枯水期间最高水位可达6.32米,大多数时间的水位在0至1米幅度内波动。顺德境内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富含各种有机物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类型大致可分以下三种:基塘: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势低洼,耕作层厚,粉砂居多,土质疏松,酸性较大。历代农民利用低洼地深挖成塘,把挖出来的泥土堆高成基,塘里养鱼,基上种桑,桑叶摘来养蚕的副产品又拿去饲鱼,基上和塘边还可以种薯、豆、麦、粟、瓜、菜、蕉、油料作物、果树等。沙围田区:东北和东南部分布较多,是冲积沙田,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双季水稻,间有种植甘蔗。低丘陵谷底区:零星散布,总数不多,土壤干燥,硬砂较多,肥份低,水分不足。山脚和山坑地可种双季水稻,山坡地适宜种植旱作物,如番薯、木薯、花生、豆类等。 顺德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年平均气温为21.9度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度C;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 28.7 度C。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649毫米,年平均湿度为81%。2至3月份多低温阴雨天气,7至9月份为台风活动季节,台风期间有时发生强台风,对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害。2、 历史上的顺德饮食文化顺德饮食起源于秦汉,孕育于唐宋,成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中期,鼎盛于民国初年,辉煌于当今。顺德建制于明景泰三年,历史只有五百五十多年,但这片古老的土地自秦代就开始活跃着南越先民。有学者认为,顺德菜是构成广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轨迹与广州菜大致相同,即渊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越人,形成于秦汉至隋唐时代的“汉越融合”,发展于明清之时。秦汉时顺德先民已擅长于渔业农耕,形成了“杂食”、食生和嗜食海鲜的风俗。受中原文化影响,顺德饮食更丰富多彩,已懂得用蔗糖调味,这是广东饮食崇尚清淡鲜美的起源之一。泛杂的饮食习惯磨砺出顺德不拘物料、天生天养的饮食文化源头和务实开放、兼容博取、积极乐观、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色。唐代,顺德人已过上“天天鱼做菜,隔日鱼煲汤”的滋润生活,并练就烹鱼吃虾的精湛技艺,煮、炙、炸、蒸、炒、烧、煎、炖、拌等多种烹饪技法已大行其道,烹蟹、烹蚝等方法流传至今。宋代,“罗汉斋”等西菜传至珠江三角洲地区。明代,顺德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商品性农业区,大良、陈村等成为广州附近充满经济实力的城镇,讲究饮食之风逐渐盛行。牛乳饼、伦教糕、龙江煎堆等精制风味小吃相继问世。清代,随着民族工业和商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顺德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一方面,顺德人以奇特的“南烹”独树一帜,顺德众多圩镇纷纷推出地方名菜名点或名酒,令外地来客停箸称奇。民国初年,顺德美食更是精彩纷呈,“大良野鸡卷”、“顶骨大鳝”、“大内田鸡”、“烧笋尾”、“酿鲮鱼”、“双皮奶”等纷纷涌现,并传至穗、港、澳等地,深受食客欢迎,并成为粤菜经典。改革开放后,顺德美食文化更迎来了黄金时代。顺德人与时俱进,推出了“一品海参”、“秘制网鲍”、“肘子鸡炖勾翅”、“水鱼炖翅”、“牛奶炒龙虾球”等精美高档的菜肴,使顺德菜逐渐登上粤菜顶峰,引领新世纪的饮食潮流。从历史源流的回溯,我们可以看出顺德饮食其实是岭南美食,尤其是以广府为中心的粤菜重要发源地,而且一直对广东饮食文化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直到今天,粤菜仍然闪动着顺德大厨们活跃的身影和智慧的火花。3、 现代顺德饮食文化 顺德饮食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具有极其浓厚的岭南特色,是中华饮食文化园中一朵奇葩。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对饮食文化的追求已从温饱型向质量型、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越来越注重遵循健康、营养、科学兼而有之的饮食理念下的色、香、味俱全的饮食结构。顺德饮食文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第一、突出传统特色,打造经典名菜顺德菜有着鲜明的个性,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经久不衰,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经典菜肴,体现了顺德的人文特色和精神风貌。顺德饮食经过百年历史的洗礼而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可以打造顺德精品菜,挖掘、整理、升华、弘扬顺德饮食文化,发挥顺德饮食文化的独特优势。第二、改善饮食结构,创新饮食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结构的要求和营养搭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崇尚低盐、低糖、低热量、低脂肪的科学饮食观。在膳食结构上,应提倡多样食物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平衡,重点发展食疗品种,推出食疗菜系。第三、利用新原料,创新饮食品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卫生、健康、安全、科学的食品。饮食文化的品种创新要迎合消费者的这一追求趋势。创新食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掘:一是保健食品,即预防肥胖以及胆固醇升高、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食品;二是绿色食品,即安全、无害、无污染的食品;三是营养食品,即能补充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力和开发智力的产品。第四、开发名优小吃,凸显地方特色 顺德小吃品种繁多,双皮奶、南乳花生、大良蹦砂、金榜牛乳、龙江煎堆、伦教糕2等远近闻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发掘开发名优小吃对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很大好处,顺德饮食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发名优小吃,凸显地方特色。第五、创新饮食艺术,开拓饮食文化新境界烹饪本身具有艺术性,顺德菜具有形式美的特点,要注重文化因素的挖掘与开发,研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将食品视为艺术品,将绘画、雕塑、乐舞乃至诗词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创新精神运用到饮食制作过程中,创作出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的名馔佳肴,实现从技术到艺术质的飞跃。顺德饮食应把握发展趋势,注重自身需求与食品营养结构的结合,注重环境与饮食目的的结合,注重餐饮与休闲活动的结合,积极开拓休闲时代的饮食文化。第六、医食同源,食医合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医食相互补益,相得益彰,历久弥深。顺德饮食文化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特点,根据顺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菜式讲究合时,夏秋菜式以消暑祛热为主,冬春菜式则以营养滋补为主,注重食疗和养生,在日常饮食起居中注重身心的健康。顺德美食更加注重新鲜,顺德“地处炎方”,气候酷热,食品保鲜殊为不易。顺德厨师们知难而进,保持食物新鲜并追求美食的鲜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功课。在顺德厨师的烹饪技法中,“煎”、“炸”的食品只可偶一为之,因为顺德人坚信这些食品会导致“上火”,从而引发阴阳失调和许多疾病。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许多食材中天然的维生素和重要营养成份,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破坏食材的营养结构,导致了饮食的不健康。 顺德菜能够与其它菜系区别出来的最大特征,就是当今中餐追求的“养”健康和营养。如川菜以麻辣味见长,而扬州菜以刀工征服食客,中餐中以追求健康和营养为首要特色的,莫过于顺德菜。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饮食文化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烹饪工艺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典范。顺德饮食文化要争取站在人们饮食生活变化的潮头,研究适应新时代的饮食理念、饮食方式和饮食艺术,引导人们树立适应时代的、科学的和具有顺德特色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艺术,开辟顺德饮食文化的新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