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7868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保利艺术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圆明园兽首回归保利国宝展”,展期自2014年8月30日至9月21日。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1分)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和屈辱条约的签订,处于世界巅峰的中华帝国被拉上近代史的时代列车,东西易位逐渐完成,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辛丑条约D . 马关条约3. (1分)“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 .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 .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 . 探讨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 (1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 . 中华民国的成立5. (1分)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哪项不能入选剧本( ) A . 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B . 红军渡金沙江,过雪山和草地C . 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D .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6. (1分)“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这里“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是指( ) A .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 .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战的序幕C . 全民族抗战正式打响D . 开启了中国局部抗战7. (1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 瑞金B . 北京C . 延安D . 西柏坡8. (1分)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 . 辽沈战役C .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D . 平津战役9. (1分)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 . 荷马B . 莎士比亚C . 索福克勒斯D . 但丁10. (1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 A .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君主立宪制B . 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C . 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D .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1. (1分)1878年美为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 A . 蒸汽机的改良B . 内燃机的出现C . 电的发明和应用D . 汽车的应用12. (1分)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A . 新航路的开辟B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 工业革命的发展D . 海外殖民地的扩大13. (1分)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 )A . 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B . 实行君主立宪制C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 废除封建制度14. (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纹肉机”之称的战役发生在( ) A . 欧洲东线战场B . 欧洲南线战场C . 欧洲西线战场D . 欧洲此线战15. (1分)“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C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 .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16. (1分)战争海报被人们称为墙壁上的“武器”。如图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在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印制的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下列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希特勒在1942年被苏联军队击毙B . 中国出兵帮助苏联人民抵御德国侵略C . 莫斯科保卫战彻底击垮了德国法西斯D . 颂扬苏军胜利,表达反法西斯必胜信念17. (1分)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19521960年8.22.82.77.54.819611970年11.24.12.84.85.8A .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 . 经济实力超过美国C . 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 . 成为世界政治大国18. (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B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D . 欧盟的建立19. (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化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 .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导火索B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 .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20. (1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其理论来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 )A . 伏尔泰B . 圣西门C . 卢梭D . 孟德斯鸠二、 列举题 (共2题;共7分)21. (3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补全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1)_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_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2. (4分)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补全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使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2)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了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_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了雄厚的兵源。 三、 综合题 (共2题;共5分)23. (2分) 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4. (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材料二: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与之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2月,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法案;2017年3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2017年11月10日,欧盟和英国第六轮“脱欧”谈判结束。摘编自凤凰网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2)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不一。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各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列举题 (共2题;共7分)21-1、21-2、21-3、22-1、22-2、22-3、22-4、三、 综合题 (共2题;共5分)23-1、23-2、24-1、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